閨蜜半夜發朋友圈:被兒子氣進了醫院……
我立即發去問候。
原來,飯后她輔導兒子寫作業,講了十幾遍的題依然錯。
閨蜜瞬間火大,一頓訓斥。
說著說著突然喘不過氣,雙腿發麻,癱倒在地。
丈夫見狀,把她送到醫院急診,結果是呼吸性堿中毒。
閨蜜控訴:「為什麼讓孩子好好寫作業那麼難?!」
說出多少家長的心聲。
實際上,孩子并不是不愛寫作業,而是缺乏「動力系統」。
包括自主感(主動學)、自信心(能學好)、安全感(不害怕)。
01
學習習慣差:缺乏自主感
有家長抱怨說:「孩子學習的態度,看著就來氣。」
僅僅是提醒他寫作業,就要花很長時間。
嘴上說「馬上」,身體一動不動。
好不容易坐在書桌前,半小時下來,只寫了6個字。
慢就算了,小動作還接連不斷,左顧右盼,東摸西摸。
遇到難題,也不愿意思考,只會求助,讓他自己想就擺爛。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不用催,作業寫得又快又好?
抵觸寫作業的孩子,一開始就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心理學家塞德茲說:「人如陶瓷,小時候形成一生的雛形。」
自律的孩子,都是管出來的。
3-6歲,則是培養孩子習慣的關鍵期,尤其是自控力。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相對來說更聽話,配合度也高。
這個時候,父母就要針對性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立好規矩。
否則到了高年級,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下降,再糾正就很難了。
先抓習慣,再談成績。
02
課堂效率低:缺乏自信心
看到一個網友說:
「孩子一二年級,作業還能按時完成,到了三年級就開始拖延。」
這就是著名的「三年級現象」。
這個時期,孩子的問題往往集中爆發——
成績下滑,上課無精打采,作業敷衍了事……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變化?
因為到了高年級,學科難度增大,孩子學習吃力。
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跟不上,知識點聽不懂。
困難面前,就容易走神。
在《老師請回答》節目中,有個男孩就提到過:
「每當有困難把我卡住,后面的題我就一眼都看不進去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