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后,我們總是會不自覺地焦慮,比如看到別人家孩子2歲就不穿紙尿褲了,逼著自家娃也要趕緊戒掉,看到別的孩子3歲就能彈鋼琴,不管自家娃喜不喜歡,也要逼著學……
但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在別人身上成功的經驗,在你家娃身上不一定適用,一味得套經驗,不僅累娃,家長也會崩潰。
因為我們雖然是孩子的父母,但不能代替孩子活完這一生,孩子的路,我們可以引領,但不能強迫,比如,6歲前,就不要孩子去做這4件事。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獨立自主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品質。但是,大部分的家長,在培養孩子獨立時都有些「殘忍」。
比如,孩子3、4歲的時候,有些家長就讓他們分床睡,不顧孩子的恐懼和害怕;
孩子哭的時候要抱抱,家長故意不理孩子,怕他形成依賴心理;
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家長冷漠地站在一旁,讓孩子自己一個人面對……
心理學家戈登·諾伊費爾德指出:「人格上的獨立,始于情感上的依賴。」
真正的獨立,建立在愛和安全感的基礎之上,只有先滿足了孩子的依賴心理,父母和孩子之間建立起安全型依戀模式,孩子才能真正走向獨立。
如果家長跳過依賴這一步,一味地逼迫孩子獨立自主,只會破壞孩子內心的安全感,甚至影響他們日后的人格發展。
影視演員王子文在單親家庭長大,從小父母就對她不聞不問,王子文很小便步入社會,開始獨立打拼。
直到她小有名氣,父母自始至終連一句噓寒問暖、夸獎鼓勵都沒有。在一檔節目中,王子文不無心酸地說:「獨立都是被逼出來的,因為沒有人關心。這個創傷這輩子自己都帶著。」
每個人都有害怕的東西,孩子也不例外,尤其是處于0-6歲的孩子,對真實世界的探索比較少,往往容易將事實和想象混為一談,經常會出現怕黑、怕鬼、怕蟲子等行為……
作為大人,我們當然知道這些東西沒什麼可怕的,但對于孩子來說,小小的蟲子可能會變成兇惡的怪獸,黑黑的房間里有「阿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