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作為家長,可不能天真的以為幼兒園就是孩子的「世外桃源」,因為主要是團體,矛盾和沖突就在所難免。
而對孩子而言,被偷拿橡皮是挫折,被人嘲笑也是挫折,這些成年人看起來無傷大雅的行為,可能會埋藏在孩子幼小的心靈很久很久。
那麼問題來了,怎樣的孩子在幼兒園里,一般沒有人敢欺負呢?
關于怎樣的孩子,一般沒有人敢欺負的問題,我在我們家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專門請教過老師。
幼兒園老師就說,孩子在幼兒園里,會不會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對待,會不會被欺負,其實打眼一看就能了解,不被欺負的孩子,往往是以下3種類型。
①第一種:朋友多的孩子
幼兒園就像是一個「小型社會」,既然在這里生存,免不了需要「人際關系」的護佑和支持。
而一般情況下,在幼兒園里能夠如魚得水、無人敢惹的孩子,一般身邊都會聚攏幾個好朋友。
之前就有人做過一項調查,在71例校園被欺負事件當中,有63例的受害者,人脈關系都很差。
所以,在幼兒園里能夠建立自己社交圈的孩子,哪怕別人想要欺負,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一般都不敢輕舉妄動。
②第二種:敢于發聲的孩子
幼兒園老師就說,很多被欺負的孩子,之所以總會被「盯上」,原因就在于遇到麻煩時,他就是一個「悶葫蘆」,不管是面對不公還是欺凌,都不敢正面發聲和表達,往往這種孩子,越是后退和恐慌,越能刺激那些欺凌者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與之相反的是,一遇到麻煩,就敢于和欺凌者正面較量的孩子,哪怕因為體型和身高,不見得有「一戰之力」,但只要在氣勢上足夠唬人,也會讓欺凌者不敢輕舉妄動。
③第三種:身形高大的孩子
無論處于什麼環境下,「弱肉強食」的法則適用于所有階段的人。
就像我們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瑣事和麻煩,在與人起沖突的時候,也會衡量對方的身體和實力。
在孩子的世界里,也是這樣現實。
尤其是年紀越小的孩子,在這方面體現的就越明顯,所以那些身體比較強壯的孩子,往往在幼兒園里,就算有其他小朋友想挑釁,也會因為身體狀態不匹配而放棄。
作為家長,成功的教育方式就是,在孩子出現問題之前,就教會他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應到「欺凌事件」上,也是如此。
除了上述所說要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增強體魄之外,可能還有一點,經常會被家長忽略:
我之前跟幼兒園老師有過這方面的交流,他們就告訴我說,很多孩子之所以被欺負之后,不會告訴老師和家長,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們根本不了解自己遭受到的行為屬于「欺凌事件」。
就比如說,有的孩子可能被嘲笑個子矮,那一般情況,孩子會自動的把這件事情,歸咎在自己身上,而不認為這是別人在欺負她。
說簡單點,就是孩子對于「欺凌事件」缺乏概念,從而就不知道該怎麼應對和解決。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