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主持人曾問老戲骨陳道明:「對您個人而言,除了演戲,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陳道明想了想回答道:「餓了想吃,困了想睡,累了想躺著。」
主持人聽后感慨:「這是一種最高境界,是自由啊。」
陳道明又補充道:「所以什麼最重要,你自己的需要,就是最重要的。」
細想來,的確如此。
有多少人,活了大半輩子,總習慣為了他人的喜怒哀樂,委曲求全。
能夠時刻照顧別人的情緒,卻常常忽略自己的感受。
半生已過,看著兒女各自成家,多年好友漸行漸遠,經歷了世事無常,不得不承認,老伴也不一定可以陪我們走到生命盡頭。
到了一定年紀,才恍然發覺:
行走于世間,與其一味地取悅別人,不如學會討好自己。
畢竟,人生到最后,最終的歸宿,只有一個人:自己。
低耗心態:
做自己的醫生,學會哄自己開心
著名作家蔣勛講過一段親身經歷:
多年以前,他突發急性心梗,被人緊急送往醫院,隨后又被立刻推進了手術室。
做導管手術的時候,雖然打了麻藥,但他還是感覺疼痛難耐,以至于喊出了聲。
醫生見狀便安慰他:「最痛,就這麼痛了。」
後來手術順利完成,沒過多久他的身體就恢復了,想起醫生當時的話,他特意前去表達感謝。
因為正是有了醫生的那句安慰,才讓他平靜下來,坦然看待生命中的這場意外。
談起這段回憶,蔣勛說:「人生最痛的,不是痛本身,而是對痛的恐懼。」
當他知道「最痛」也不過如此時,就明白:接下來,一切都會好起來。
究其根本,其實正是心態的力量,驅散了生命中的陰霾,讓光透過窗戶照了進來。
很多時候,事還是那個事兒,結局還是那個結局,但你的心態變了,眼前的事物自然會變得不同。ADVERTISEMENT
當你和別人發生沖突時,別再生悶氣,試著換個角度,不把對方的話太當回事,不要急著證明自己。
心寬了,路就寬了。
當你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輾轉反側、憂心不已時,別再繼續內耗。
試著換個心情,從容看待生活中的所有變化,允許一切發生。
史鐵生寫過一段話:
「我四肢健全時,經常抱怨周圍環境糟糕;
癱瘓后,懷念當初可以行走奔跑的日子;
幾年后,長了褥瘡,又懷念起前兩年安穩坐在輪椅上的時光。」
來人世走一程,經歷起起落落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消耗自己的能量,在抱怨和悔恨中過完這一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