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孩子自己想媽媽了,就一直哭喊著要「媽媽」,把一旁打牌的奶奶惹急了,就沖這孩子喊:「哭什麼哭,你媽不要你了,再哭讓你媽回來帶你!」
甚至有一次,小慧婆婆因為打牌太專注,一旁的小孫子不小心磕到了桌角,額頭上破了皮,回到家后小慧看到心疼不已,和鄰居偶然聊天當中,得知自己婆婆經常帶著孩子去打牌,并且對孩子很少關心,心里面的怒氣直接就上來了,忍不住沖著婆婆說了幾句。
可是小慧想要自己帶孩子也有心無力,自己要上班孩子只能交給老人帶,只能寄希望于丈夫下班后,讓丈夫去和婆婆說。
首先要說明的是,大部分老人帶孩子都是非常認真的,對孩子寵愛有加,很多都是主動帶孩子,希望幫子女分擔壓力。但也有一小部分老人,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出現「假帶娃」的情況。
第一種,把孩子寵上天
有的奶奶對孩子特別的寵愛,對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滿足,甚至為了心疼孩子哭,主動給孩子買很多零食玩具,哪怕是孩子不小心磕到桌子哭了,也會狠狠地拍打桌子,語言上給孩子撒氣。
按理說這種奶奶應該是非常疼愛孩子的,但是在這種長期溺愛之下,孩子很容易被寵成「熊孩子」,是非不分,喜歡作惡,性格刁蠻。
就像小區里有些小孩子,被奶奶給寵壞了,進入電梯喜歡把所有樓層都給按一遍,別人還不能說,不然老人就出來護犢子「他還是個孩子,你和孩子較什麼真!」
這種孩子大一點后,更是無法無天人見人厭,將來不被周圍人喜歡,而且因為被家里人寵的太好了,所以也缺乏自己的獨立能力,將來一事無成。
第二種,對孩子不管不問,散養孩子
有的老人對孩子并不是那麼的「疼愛」,平時對孩子不冷不熱的,子女讓幫忙帶孩子,老人就管個一日三餐,孩子衣服臟兮兮的,老人可能好幾天才給洗一次。
這類老人要麼還忙著自己賺錢,覺得帶孩子耽誤自己賺錢,要麼覺得孩子管那麼嚴干嘛,對孩子的成長并不是很重視。
這類被散養長大的孩子,他們往往缺乏安全感,也缺乏家人的陪伴,還有就是像前邊小慧婆婆一樣,老人熱衷于打麻將、跳廣場舞等等,孩子可能會在家長的疏忽當中出現危險。
第三種,禁止孩子嘗試,過分的小心
有的老人可能是嫌孩子把衣服弄臟,這個不讓拿那個不讓碰,也有的老人可能是疼孩子,總是擔心孩子磕碰到,所以看著稍微有點磕碰的行為,都禁止孩子去做。
可是小孩子的成長就是要在犯錯中改進,不去嘗試孩子很容易變得小心謹慎,將來性格容易變得「擔心懦弱」,而且孩子處處小心,缺乏勇氣和獨立精神,更像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瓷娃娃。
當然了,孩子的成長更多的責任在于「父母」身上,老人帶娃本身是心疼子女,對于絕大多數老人帶娃,做子女的都要抱著感激之心,更不要把教育孩子的失責,推脫到老人的身上,這不是他們應該做的,孩子的教育更多還是要看父母。白天老人幫忙帶孩子,晚上父母就要接管過來,多多陪伴孩子,也讓老人有休息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