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兒童教養
兒童健康
育兒好物
兒童安全
簡易生活
全部
    
教育最大的「危險」,就是指望孩子「自覺」
2023/08/22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終生的老師,所以家長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在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1

教育最忌諱的,就是父母怕麻煩。

一位作家說過: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小時候,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也是唯一的依靠,這時候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

等孩子長大了,獨立了,教育就變得困難了。」

確實,現在的父母都不容易,為了養家糊口,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環境,每天都忙于事業,對孩子的教育實在是力不從心。

但是家長要知道:孩子的教育是一場無法撤回的直播,一輩子只有一次機會。

孩子的成長沒有回航,每一位父母都要珍惜孩子的成長時刻,哪怕擔子再重,也要對孩子的未來負責。

父母是孩子的終身老師,教育孩子,父母不能缺席,更不能怕麻煩。

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令人羨慕的「別人家孩子」都有跡可循,都是父母用實實在在的努力和陪伴換來的。

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老爺子說過:「世界上重要的事情,大多都很麻煩啊。」

教育亦是如此,父母甚至要比孩子更加努力,才能真正的有所得。

想要孩子變得優秀,父母真的不能圖省事。

2

指望孩子自覺,是最無力的教育。

電視劇《家有兒女》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劉星和小雨控訴媽媽小時候沒有給他們培養出特長,否則他們就有可能成為作家、音樂家。

劉星媽媽委屈地說:「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劉星立即懟道:「我不愿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您也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從小您就逼得我學......」

世上沒有生來就自覺的孩子,偷懶貪玩、喊苦喊累是孩子的天性。

如果明知孩子這樣不對,為人父母卻舍不得管,又如何能指望孩子成才呢?

有專家表明,孩子至少要到十五六歲,才真正具備自覺性。

孩子自覺性的建立,更是一個漫長且復雜的過程。

指望孩子自覺,是對孩子人生的不負責。

從來沒有天生自覺的孩子,只有長期督促的家長。

教育是一項嚴肅的事業,為人父母的少不得要多監督、多引導。

3

有遠見的父母,對孩子都帶點絕情。

央視主持人董卿曾坦誠地說,自己今天的所有成就,都要感謝父親的嚴苛。

她說:「是父親讓我成為一個內心挺強大的孩子。因為進入社會后,你會遇到很多很多的打擊,你都需要堅強去面對。所以現在,我發現很多事情我還挺能咬著牙去堅持下來。」

小時候,父親就每天督促她抄成語、古詩,再背下來檢查。

上了中學,父親就每天給她開書單,要求她必須讀完多少名著,并且要摘抄書中的精彩句子。

甚至天還沒亮,父親就把她從睡夢中揪起來,讓她到家門口的中學跑一千米。

董卿曾經無比討厭父親的嚴苛,但如今卻無比地感謝父親。

正是父親一直以來的逼迫和督促,才讓她學會了堅持,成就了台上現如今熠熠發光的自己。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對孩子都沒有「仁慈」的,甚至還有點絕情。

但正是因為父母的狠心,孩子才能飛到更高處欣賞更美的風景。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當然,我們并不推崇一味地對孩子嚴厲,只是在孩子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沒有樹立起來的時候,需要家長為之引導,這份引導有時候不得不需要父母狠下心來。

父母有多「狠心」,孩子就有多優秀。

4

爸爸的格局,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俗話說,思路決定出路,格局造就未來。

一個人的格局大小,不僅決定了今后的人生走向,更影響著他的下一代。

有心理學家指出:「孩子在12歲之前,往往會把父親當成自己的偶像。」

所以,一個父親格局的大小,決定了孩子未來的高度。

梁啟超,膝下有子女9人,悉數成材,堪稱史上「最牛老爸」。

而這,與梁啟超優秀的教育理念是分不開的,他從不干涉孩子的選擇,而是以朋友的身份,用自己的經驗為孩子出謀劃策,與孩子平等交流,尊重孩子。

梁啟超曾說:「假如有人問我,你信仰什麼主義?我便答道:我信仰的是趣味主義。」

他的這種人生觀,在影響自己的同時,也在影響著孩子。

孩子對父親往往有一種強烈的崇拜之情,把父親當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孩子是否優秀,那就要看爸爸是否扮演好父親的角色,給孩子無窮無盡的力量。

所以,一個好的父親,一定要在格局上為孩子做好榜樣,這在未來將會決定孩子所能抵達的上限。

5

媽媽的情緒,決定孩子世界的溫度。

知乎上有個提問:一個快樂優秀的孩子都有著一個怎樣的母親?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一個快樂優秀的孩子,要有一個睿智并充滿愛的母親。

演員海清的兒子蛋妞曾送給她一幅畫,卻讓海清感受到了「語言無法形容的尷尬和挫敗感」。

原來,蛋妞送畫給媽媽,并祝媽媽秋安,不是因為他突然變講究了,而是他認為媽媽最近脾氣不好。

「你最近脾氣不好,看看畫念念經,聽聽音樂,喝喝茶,對你身體好。」

「媽媽,你好我就好,你安全家安。」

有時候,媽媽這個角色,真的很難,既要工作,又要兼顧家庭,難免心煩意亂,情緒波動大。

但是當你忍無可忍的時候,也請別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孩子最信賴、最愛的媽媽。

媽媽的情緒,是全家的晴雨表。

媽媽情緒穩定,孩子才能安心,家庭才能溫馨。

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教會孩子用寬厚的態度對待他人,用溫暖的眼光看待世界。

一個態度溫和,快樂有愛的母親,才是孩子一生的貴人。

6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以身作則。

網上曾有這樣一則視訊,視訊中出現了多種父母在生活上的一系列的陋習場景:

「媽媽抽煙、隨地亂扔香煙頭,孩子也抽煙、隨地亂扔香煙頭;

爸爸喝酒,孩子也跟著喝酒;

媽媽酗酒、情緒失控亂發脾氣,孩子照做......」

當父母都驚訝于孩子們出格的言行舉止時,可曾想過,這些所有都是出自于「人生的第一位老師」身上。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深深地影響著孩子,甚至決定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作為孩子的養育者,父母應該重視自己的榜樣作用。

為人父母要對自己嚴格要求,懂得學習與反思,改正壞習慣,以身作則。

從生活點滴中,給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是什麼樣,遠比為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北醫護妹花80萬,將18坪舊房大改造,1坪都不浪費,衛生間干濕分離,陽光大陽台超治愈
2023/07/06
奶奶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7/06
新竹三口之家爆改40年老房,樸素布局卻一塵不染,看過的人都說溫馨:這才是真正的豪宅!
2023/07/06
月薪4.5萬,房貸530萬,買下40坪的房子,裝修壓力大,但有家了~
2023/07/06
斷舍離女孩出圈上央視,88㎡的家僅6件傢俱,常年堅持「不消費」
2023/07/06
52歲阿貝為愛妻用「6貨櫃花130萬」造60坪天然花園別墅,走進空中花園如進仙境
2023/07/06
屏東小夫妻,爆改46年狹長昏暗老房,改完明亮舒適,夢中情房無疑了!
2023/07/06
哈佛歷時75年研究發現:長大后活得幸福的孩子,都有「這3大特征」
2023/09/22
「拋媚眼寶寶」看爸爸打游戲火了,網友:這小眼神,你爸爸心醉了
2023/09/22
來錯地方了吧?爸爸「穿工作服」開家長會「被嘲笑」,網友:并不好笑!
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