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有沒有發現,寶寶小時候看到一些固定的人就會嚎啕大哭。
比如, 有些寶寶看到太老的人會哇哇哭;有些寶寶看到戴眼鏡的人會哭;甚至還有些寶寶只要看到穿紅衣服的人就嗷嗷大哭。
小寶寶們的哭點真的很「迷」,一般人完全摸不著頭腦。因此不少人,尤其是老人,便有了一些玄乎的解釋:
有人認為孩子總哭,是看見了不干凈的東西;也有人說,可能是對方身體不太好,孩子看到了病氣;還有人說,孩子總哭是因為對方可能要發生不好的事……五花八門,說什麼的都有。
這些想法在年輕人看來,多少有些好笑,但我們又不得不承認,有些孩子看到一些人時真的會毫無緣由地大哭。
優米小時候,每次帶她出去小區廣場,碰到一位坐輪椅的奶奶就會特別排斥。只要那位老奶奶在廣場,優米絕對不會踏入廣場一步。很遠看到老奶奶被推過來,也會嗷嗷大哭。
因為熊孩子的反應過于突兀,老母親就做了不少這方面的功課。翻了不少資料,才知道這事還真沒老人想的那麼玄乎,科學是完全可以解釋的。雖然老人可能不太懂,但我們做父母的心里還是要有數。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 見到人莫名其妙哭的孩子,一般都在3歲前。隨著孩子長大,這種狀況會大幅度減少。
所以其實我們只要搞清楚3歲前孩子的情況,大概就能知道他為什麼會無緣無故大哭了。
● 6個月前的孩子
你知道嗎? 6個月前的寶寶大多都是「顏控」!
在國外,專家們做過一個實驗: 工作人員在醫院找了40位平均「年齡」為9分鐘的新生兒,給他們看4張人臉圖。
讓工作人員驚訝的是,他們發現能讓寶寶感興趣的臉,都有一個特點,五官勻稱。而那些 臉部有些扭曲的,則會受到絕大部分孩子的排斥。
因此,對于6個月的寶寶, 如果你沒有長在他的審美點上,孩子很可能會被你「丑哭」。
為了搞清楚具體情況,工作人員進一步研究發現: 孩子之所以這麼「顏控」,其實是因為在娃半歲之前,他們眼睛看到的世界是模糊的。
模糊會讓孩子看到臉部的一些奇特特征被放大,比如:老人下垂的五官、深深的皺紋,在孩子眼中這些特點因為模糊被「扭曲」,娃就會本能地排斥這些人。
如果是這種情況,家長可以不用擔心。因為孩子的視力從一片模糊到逐步清晰需要經過6個月的發育,隨著孩子視力變好,這一行為就會大幅度減少。
● 6個月~2歲的孩子
如果孩子是在這個階段看到某人就哭,大機率可能是因為孩子迎來了「認生期」。
《發展心理學》的作者羅伯特·費爾德曼說:6~24個月的孩子,把媽媽當成安全「基地」,一旦媽媽離開視線范圍,他便會產生分離焦慮。
6月齡前的孩子,雖然能勉強分辨出家人和陌生人,但那時他們還沒有記憶保存能力,見到的人轉眼就忘,因此這個階段的孩子基本不會「認生‘。
但隨著孩子成長,孩子的記憶能力開始發展,慢慢地他們就會區分家人和陌生人。尤其 6個月以后,孩子開始認人,他們就會對陌生人產生恐懼和不安全感。
有經驗的媽媽都知道,這個階段的孩子動不動就哭,而且異常粘人。雖然很費媽,但要知道這是孩子自我保護能力在發展。
不過家長也不用太過擔心,據統計 50%~80%的寶寶都會有認生期,一般來說,這種情況 幾個月到半年就能緩解。
若無法自行緩解,建議媽媽可以多帶孩子去有趣的地方,多給孩子一些和陌生人交流的機會,慢慢地孩子自然就會消除對陌生人的偏見。
● 2歲以后的孩子
不知你家的孩子是否 內向、膽小、害羞、粘人、愛哭、不喜歡有挑戰新的新環境?這些孩子難帶、難相處、極度敏感,家長說話都可能傷到他們。
如果孩子有上述這些特點,那麼可以大膽推測,你擁有了一個「高敏感」寶寶。據統計, 全世界中每5個人就有一個是「高敏感」,所以這個群體的孩子并不是少數,而他們見到某些人突然大哭, 可能只是因為這些孩子比我們更能敏銳地感受到對方細微的刺激。
這是因為 高敏感的孩子,神經系統比普通孩子更發達,能清晰地察覺細節變化帶來的情緒。很可能我們大人無意間的一個微表情,一句稍顯嚴肅的叮囑,甚至一股若有似無的氣味,都能引起這些孩子的關注。
因此,高敏感寶寶會因過度接受外界刺激,常常感到疲憊、焦慮。就像優米看到的那位坐輪椅的奶奶,很有可能她只是對「腿不能用」這一現象感到難過而已。
所以,高敏感孩子的父母,要常常引導孩子釋放壓力。比如,帶他運動多讓他跑跑,帶他多接觸各式各樣的小朋友等等。
孩子看到固定的人大哭,究其原因還是孩子生理、心理機能還未完全成熟,這時就需要父母多費心,帶孩子多做練習,比如:
● 6月齡前:孩子愛哭是因視力發展正在進行,這時候我們就可以輔助一些工具促進孩子的視網膜發育。
比如,用 黑白卡鍛煉孩子的追視能力,用顏色鮮艷的玩具鍛煉孩子的抓握、手眼協調能力等。
●2歲前的寶寶,媽媽是寶寶的「安全基地」,所以媽媽一定要多鼓勵孩子,同時盡可能陪著孩子多和不同的人互動。
比如,孩子不愿跟其他小朋友玩,你可以帶著娃一起加入,用實際行動鼓勵告訴他,「 媽媽會陪著你!」
也可以有意讓孩子接觸更多的人,比如讓家里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孩子出去逛一圈,陪孩子讀書等等。
● 2歲以后:寶寶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會對陌生環境感到不安,這時父母要做的是 先理解孩子的情緒和反應,不要強迫孩子和不熟悉的人互動。但可以引導孩子靠近,先從距離較遠的地方開始,并逐漸增加接觸的時間和距離。
要注意,這個過程必須要有孩子熟悉的人陪同,這會讓孩子有一個安全港灣,也會更愿意去挑戰。
所以,你看孩子見到某人大哭,并不是老人說的那麼玄妙,其實是孩子生理、心理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了解這個過程,做好陪伴、給足安全感。不要操之過急,等待孩子慢慢長大就好~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