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接到一位寶媽的私信,說她家5個月大的寶寶最近幾天不知道怎麼了,一吃奶就鬧騰,脾氣特別大,而且還愛咬人,可是量了體溫也有沒有發燒什麼的,弄得大人心里也特煩。
5個月大小的寶寶,不會跟大人交流,告知自己的感受,可不只有用哭來表達自己的需求麼。
不過大人,要從孩子的哭聲以及表現出來的癥狀中,來讀懂寶寶哭鬧背后的語言。
比如像開頭那位媽媽說的,五六個月大的寶寶,出現愛咬人、流口水、易哭鬧等癥狀時,十有八九是快要出牙了。
今天,我們就跟大家聊一聊寶寶長牙的一些事情。比如寶寶通常多大長出第一顆牙齒?長牙之前會出現哪些跡象?寶寶長牙期間爸爸媽媽們要注意什麼?對寶寶出現的一些不適癥狀要如何應對?
寶寶乳牙的萌出有一定的時間,也大多會按一定的順序。
一般來說,最先萌出的是下中切牙,而且是一對,然后是上中切牙,側切牙、磨牙等。
寶寶通常在4至6個月大時萌牙,但也有一些寶寶會在3至4個月時就開始長牙。還有一些出牙較晚的寶寶,也可能會直到將近1周歲時才開始長牙。
但不論出牙早晚,到2歲半左右20顆乳牙基本會全部長齊,上、下頜各10 顆。
寶寶乳牙的萌出時間與營養狀況和個體差異有關,因此有的出牙早,有的出牙晚,但早晚差別基本在半年左右。如果超過1歲還沒長牙,建議到醫院詳細檢查。
當寶寶的小牙齒「破土而出」時,可能會引起身體上的一些不適。
一是煩躁易怒,頻繁夜醒。出牙帶來的疼痛讓寶寶心里煩躁,愛哭鬧,夜晚睡不踏實。
二是經常流口水。寶寶出牙時,小牙需要穿透牙韌才能萌出。在這個過程中,牙齦組織會有些輕微的腫脹,同時也會刺激到牙齦神經,導致唾液腺分泌唾液增多。而1歲以內的寶寶,吞咽功能還不是很完善,當唾液增多時寶寶來不及吞咽,就流了出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