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清華、北大及上海交大于2019年、2020年公布的農村生源占比來看,勉強達到10%的水平遠比上世紀90年代超過30%的占比出現了較大下滑的情況,令許多人再度懷疑,莫非「寒門難出貴子」是真的?
「都是在農村老家上學,你看看你表姐就能考上清華大學,而你回去不到1個學期,成績居然就下滑得這麼嚴重」,看到今年正讀初二,成績卻不上不下的兒子,劉女士頗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哪怕孩子辯解稱因為數學、英語等幾位任課老師需要教全年級6個班
,根本沒時間慢慢為他解疑答惑,以致于他學得非常吃力。但劉女士還是以「我看就是你太笨,跟不上老師的進度」的說法反駁了。
其實,她也有些懷疑自己當初執意要將兒子轉回農村老家的做法,是否真的對孩子有利?一來,孩子的成績并沒有朝著優異的方向進步,反而比之前下降;二來,因為自己與丈夫在深圳打拼,根本無法陪伴孩子,彼此交流似乎越來越容易產生爭吵。
不過,每次丈夫都信誓旦旦地說:「我在農村上學,除了學習,既沒有手機也沒有其他娛樂活動,真的能把所有時間都花費在學習上,才能考上一流的大學。」之后,又說起姐姐的女兒,也就是外甥女去年大學聯考時,以縣文科狀元的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的事例更是徹底說服了她。
而當外甥女得知舅舅、舅媽居然將原本在深圳上學的表弟,送回農村老家的學校時,立即打電話給他們表示:「我
當初要是能有機會在市里上學,接觸到更多優秀的老師,也不至于學得如此辛苦。更何況表弟都習慣了原來學校的教學方式,實在不該強行改變。」
《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20-2022》指出,2021年我國鄉村小學老師與班級比例為1:1.88,國中為1:4.52,專任教師配置并不充足。且鄉村在職教師在10年內獲得一級教師職稱僅有3.5%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