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智力發展,一直是很多家長關注的問題。
如若誰夸咱自家的孩子聰明、可愛,家長也是心里樂開了花。
很多家長耗時費力、不惜重金帶孩子上早教班,也是希望孩子智力卓越。
其實,孩子聰不聰明,從小都有表現,尤其和孩子的這個部位息息相關。
人們常說「心靈手巧」。手和腦和孩子的心智發展,有很重要的關聯,也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顧玉東教授曾提到過:人所有文明成就,都是建立在手的解放上,手和大腦密不可分。
李玫瑾教授也曾經在公開演講中提到:孩子聰不聰明,完全不用等娃長大,其實看看他們的小手就可得知。
第一個:手指靈活程度
瑞士研究人員發現,手指活動和腦血流之間有正比關系。
手指在做簡單動作時,比不做的時候,血流量要增加10%;而手指在做精細動作時,腦又會提高不少,甚至高達35%。
實驗中小白鼠的前爪上有3萬根神經纖維;而人的手上,卻多達100萬根。
人之所以稱之為高等動物,就是源于人會創造,有大腦和思維活動。大腦指揮行動,靠手來實現。
孩子從5個月開始抓握東西,到7個月左右拿放物品,再到1歲左右,能夠用小手指捏小顆粒……
寶寶手指越靈活,手部肌肉發育越好,越能開發孩子智商,激發大腦潛能。
第二個:手部力量大小
孩子做很多手上的事情,都需要手部力量的加持,而這是大腦直接控制和指揮的。
比如說小孩子捏豆子、撕紙、用筷子等都需要很好的協調自己的手部肌肉群。
手部力量鍛煉好的孩子,等上了小學后,開始寫字寫作業,會寫的又快又好,不容易酸痛。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