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閨蜜5年級的兒子考了倒數第一。
可孩子卻若無其事。回家后,關門、拿小說、躺床上,不時傳來陣陣大笑聲。
閨蜜氣急攻心,沖進門,一把奪過小說,撕成兩半。
「你已經倒數第一了,是不是準備爛到底?」
見兒子低著頭,一聲不吭,閨蜜想不明白——
兒子以前是優生代表,在升旗儀式上講話,妥妥「別人家的孩子」。
如今怎就墮落至此?
一想到這個問題,閨蜜就輾轉難眠。
半夜,她偷偷溜進兒子臥室,終于在兒子的日記本上找到答案。
日記本上的每句話,都是對她的控訴:
「沒完沒了地學習,一個錯誤也不允許!」
「我以為我成績好了,她就會滿意,可結果是我成績好了,她就想我更好……」
「三年級,我數學考了98分,班級第二。可她不僅沒表揚我,反而當著鄰居的面批評我:15減8都能算錯,你本來可以考100分!」
閨蜜這才明白,孩子厭學叛逆,都是自己種下的惡果。
作家郝景芳曾說:有才能的孩子,本該在人生的深度和厚度上超越同齡人,如果僅僅為了追趕進度,反而匆匆劃過人生,實在可惜。
事實上,父母的每一分貪心,壓在孩子身上,都如千斤巨石,最終只會讓孩子徹底停止前行。
貪快求好,衍生「摘果教育」
2021年,湖南長沙一位3歲幼童被緊急送往醫院。
他下體出血,情況緊急。
傷害他的,正是他的媽媽。
為了贏在起跑線,這個媽媽給3歲兒子報了大量輔導班——
早教、英語、美術、平衡車,還有鋼琴。
孩子非常討厭這些課程。
一到上課時間,他就吼叫哭鬧,滿地打滾。
氣急之下,媽媽給了兒子幾巴掌,并抬腳踹在兒子身上。
卻因沒掌握好分寸,這一腳恰巧踢中孩子下體,導致孩子系帶流血。
這樣的新聞還有很多。
南京一位博士「虎爸」,逼迫5歲和7歲的女兒學習大學高等數學課程。
一旦女兒偷懶、抗拒,他就對孩子拳打腳踢。
四川一位高三學生,兩次大學聯考都沒能考上父母心儀的大學。
在被強制第三次復讀后,孩子因巨大的心理壓力,患上了精神分裂。
最近有一個熱詞,叫「摘果教育」。
「摘果教育」是指父母為得到一個理想的成績,罔顧孩子正常的成長軌跡,拼命增加繁重的學習任務。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