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寶寶已經上小學了,不過關于他們的話題并未減少,從怎麼照顧寶寶,開始變成他們的學習了。不知道你家是不是這樣?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小可愛學習好,在學校里面能夠聽老師的話。特別是一群寶媽們聚在一起,就像是打開了話匣子有說不完的話。
比如有的家里的孩子做事拖沓, 做作業也是一晚上催幾遍,還不能按時完成。寫字的時候不是哪里出問題就是哪里有事情,坐在凳子上就像是有釘子一樣,作為家長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一位做了十多年的小學班主任的朋友跟我說,如果學生 有這些表現,是因為缺乏專注力。導致這個現象的原因,是現在的電子產品太多了,很多的小孩因為喜歡電子產品。所以,導致了專注力普遍比較差,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這種情況很普遍。
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普遍偏差,上課分神的情況特別多, 還有的課上到一半,還跑到外面去,真的讓人啼笑皆非。一般像這樣的學生,學習成績自然也不會好到哪里,基本上都是班級的后幾名。
學習成績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專注力低導致的,這個現象被很多的研究組織證明。這是因為 專注力高的孩子,他們能夠在課堂上面獲得更多的知識,專注力低的學生,在課堂上面獲得的知識就少。所以一套同樣的試卷,同樣的老師,有的人成績就好還有的人成績就非常的差。
世界著名腦神經外科專家日本大學的林成之教授,研究發現孩子在十歲之前,是最好的培養專注力的階段。而且在十歲之前,有可以將年齡段劃分成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培養模式。
第一個階段0-3歲:
這個階段 寶寶腦神經細胞增多,是培養娃的關鍵時期。不過這個時期并不適合給他們教授知識。因為寶寶要是不喜歡學習的話,會導致大腦的負擔增加。這個時候可以重點地幫助他們 鍛煉三個方面的能力,就是生存本能、求知本能和交友本能。
想要培養寶寶的專注力, 首先就是要激發他們的大腦本能,讓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充滿好奇和探索的能力。可以讓他們通過玩耍充分地鍛煉大腦,培養屬于自己的認知能力。只要沒有危險, 父母就不要插手他們的事情,直到不想玩為止。千萬不要憑借著自己的主觀,去影響他們行動,更不要總是跟寶寶說不。
這樣做可以幫助培養寶寶的專注力,培養他們傳遞情緒的能力,養成更好的習慣和探索能力。
第二個階段4-7歲:
這個階段是培養好習慣的時候,幫助他們消除壞習慣, 「間拔」現象是這個時期孩子存在的現象。
意思就是對大腦的修剪過程,提高大腦信息傳遞回路的發展, 完成對大腦基礎的構建。這個時期一定要注重他們習慣的培養,之后寶寶就會自主地按照這樣的方式去做。所以,這個階段,要重視專注力的培養,以后能省心很多。
第三個階段8-10歲:
該階段寶寶大腦發展已接近成人,不要將自己的愿望強加給他們。其大腦會追求獨立完成的意愿,他們開始有自己的主觀意識。
這個時候就不要總是出現:你應該怎麼樣這類的話了,他們 會感覺非常地反感,有時候還會出現激烈的抗拒。
父母必要的引導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讓孩子發揮自己的能動性,這樣的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家長如何培養他們的專注力,可以嘗試下面幾種方法。
方法一: 不要插嘴或插手
在他們玩耍或者做事的時候,看到有做得不對的時候,不要頻繁地糾正打擾。也不要總是圍繞在他們身邊,一會給吃的一會又給喝的,或者是讓他們離遠一些,小心近視等等。這樣都會影響到孩子的專注力,千萬不要再干這樣的事情了。
方法二:提升大腦的愉悅感
可以通過游戲或者繪本的方式,讓寶寶的專注力提高,并且讓他們保持積極的狀態。因為大腦是懶惰的, 如果沒有什麼刺激它,是很難提高專注力的,只有遇到自己習慣的東西,才會積極地調動起來。
方法三:專屬于孩子的空間
可以給孩子 一個自己的小世界,不要過多地打擾他們,根據寶寶的意愿打造自己的小書桌。或者是擺放其他的一些他們習慣的物品,這樣他們就會變得更加的穩定,不會出現情緒焦躁不安的情況, 也能快速地進去狀態,專注地做一件事。
結語:
小朋友的專注力是通過后天培養出來的,不過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因為父母對于小朋友專注力的影響是最大的。另外, 要讓寶寶保持充足的睡眠,盡可能地遠離電子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