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家長都注重「優生優育」,很多家里面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從幼兒園階段就特別注重孩子的成長。
而且現在家長也都非常的開明,教育孩子也是注重孩子多方面發展,除了學習還注重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好品德,面對幼兒園來時布置的作業,也是積極配合,但是幼兒園經常會搞一些小活動,孩子是玩得開心了,家長卻被折騰的不清。
同事琳琳自從有了孩子之后,這心思都牽掛在孩子身上,非常重視孩子的成長,在幼兒園階段就已經開始著重培養孩子,面對老師布置的各種作業,也是全面積極配合。
可不想幼兒園突然刮起一陣「攀比風」,卻是讓琳琳有苦難言,這天女兒放學回家,琳琳從女兒書包里翻出一個「小汽車」玩具, 剛開始琳琳還以為女兒拿錯同學玩具,打算聯系老師給人家還回去。
結果老師在家長群里直接宣布, 表示班級里現在正在舉辦一個「分享活動」,通過孩子之間相互分享玩具的行為,幫助孩子養成分享互動、增進孩子們之間友誼的好品質。
老師這樣一解釋,家長們紛紛給老師點贊,覺得這個活動非常的有意義,轉身琳琳就從女兒的玩具箱中,拿出一個「熊娃娃」布偶放在了女兒的書包里,讓女兒上學后分享給其他同學。可讓琳琳沒想到的是, 第二天就又從女兒書包里翻出了一個「新玩具」,而且從外觀上就能看出價格不菲,上網一查發現這個玩具大幾百,這讓琳琳發愁了,思來想去就買一個價值差不多的新玩具。
心想別的家長都拿了這麼貴的玩具,自己也不能讓對方家長說自己女兒的不對,免得說自己家小氣。
結果就這麼一傳二,二傳三,這場「分享活動」持續了一個星期,琳琳媽往里面扔了小兩千塊錢了, 內心直呼「吃不消」。
班里其他家長也忍不住,在群里表示趕緊停止這場活動,認為活動的意義已經從「分享」變成了「攀比」,孩子是玩得挺開心,家長錢包吃不消了。
「這不是孩子學習分享活動,是家長相互之間攀比較真!誰家送玩具送新的啊!咱也只能買個新的給人家送過去!」這位家長的吐槽,也獲得了其他家長的共鳴,大家紛紛表示反對。
對此幼兒園老師也是趕緊出來道歉,表示是自己考慮問題不周,可是木已成舟,孩子們獲得了一大堆玩具,家長們卻是苦不堪言。
其實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有各種這種「小攀比」,有的幼兒園是搞「生日蛋糕」,有的幼兒園是「相互帶零食」,還有的幼兒園是「家長輪流組織活動」,這些各種各樣的幼兒園任務,給家長們帶來了很大的負擔
畢竟幼兒園本身就是一個「敏感」的地方,一些小小的舉措可能都會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哪怕就是單純分享零食, 家長也會擔心「零食太差」被其他家長看輕,無形中增添了很大的心理負擔。
有些家長可能是好心,自己家孩子過生日,專門送過去蛋糕讓小朋友們分享,可是有一就有二,其他家長看了也會學的有模有樣, 并不是所有家長都喜歡這種方式,而且有的家長還擔心自己孩子吃了蛋糕不舒服。
因此說,這種「攀比」行為從一開始就要嚴厲禁止,不要讓它有冒頭的機會,不然對幼兒園有負面影響,對家長也會增添額外的負擔。
從幼兒園角度講:老師應該拒絕這種活動,老師需要考慮這種活動可能帶來了惡劣影響,也要注意不要讓孩子相互分享零食、蛋糕,萬一給哪個孩子吃不舒服了,家長找到老師這都是老師的責任了。
從家長角度講:這種攀比活動不會對孩子成長有任何好處,相反影響孩子價值觀,而且也會給家長們帶來不便,這種情況一旦出現,家長們要及時溝通,并且和老師反饋,相信老師會認真聽取建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