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生了孩子,產假過后,雖然對孩子百般不舍,可還是要返回職場上班,不然只有爸爸一個人工作,生活壓力很大。有了孩子,吃的喝的用的,花費很多, 年輕的父母努力工作,為的是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倘若家里不差錢,可以考慮找個阿姨帶孩子,但更多的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感覺不太放心,很多家庭找個阿姨,往往也需要有個老人,兩個人一起看,一個專帶娃,一個專做家務。
家里老人覺得這樣不合算,感覺自己身體還不錯,不如一個人在家帶娃,省下錢來給孩子買點兒好吃的,好用的。兒媳一聽,覺得老人挺為家庭著想的,就同意了。
可是經過一段時間,發現老人帶娃,讓人很不放心,看似在帶娃,又好像沒有在帶娃,時間長了,孩子和別的同齡人有很大差距。
1、只讓孩子看電子產品
老人年齡大了,沒有那麼大的精力和體力,全身心地照顧孩子,一個人看上一天就筋疲力盡了,為了讓孩子不哭不鬧,就打開電視,手機,讓孩子隨便看,時間長了, 孩子對電子產品產生依賴,以后對學習也沒有興趣。
孩子上了學喜歡玩手機打游戲的,基本上學習成績都不是很好,因為小時候就沒有養成好習慣。 年輕的父母在孩子學前階段不重視,放任不管,吃虧的還是孩子。
2、孩子吃得過多
孩子小,很有食欲,當沒有想玩的玩具時,好吃的東西能滿足內心的欲望。孩子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奶奶也管不了,說也不聽,任由孩子吃, 結果吃成了小胖子,這種情況挺 常見的,看著是愛,老人希望孩子胖胖的,但是胖起來容易,瘦下來難。
小胖墩影響孩子的形象,孩子年齡小,不是很在乎,可到了青春期,如果身材瘦不下來,會很自卑,別人無心地說自己胖,就會傷心半天,可飲食習慣已經形成,吃飯胃口也比較大,很難瘦下來。到了 高中階段,體重指數BMI也占體質測試分數,不要因為肥胖失分。
3、孩子愿意干什麼就干什麼
孩子在家里閑不住,每天上竄下蹦,坐不住,穩不住神,老人管不住,更別說給孩子念念書,講講故事。 孩子一上學,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差,總懷疑是多動癥。
去醫院檢查,大夫說不是多動癥,主要是家庭教育的影響,孩子活潑好動是天性,但需要安排一些需要安靜的活動,比如畫畫,下棋,看書等等,讓孩子能夠靜下心來,長時間地做某一件事情。
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是父母,而不是老人;別說老人,其實年輕人也沒有那麼大的精力和體力,一個人時時刻刻地照看孩子,會有放松的時候,任由孩子玩耍。
父母下班后,利用晚上的黃金時間,多做親子陪伴,修正孩子的行為和習慣。不想讓孩子看電視, 不交有線電視費,手機設上密碼,不經過大人的允許,孩子不能看。
多帶孩子運動,消耗能量,避免肥胖。晚上和休息日讓老人輕松一下, 由父母帶娃,陪孩子讀書識字,做益智游戲,培養孩子愛讀書,愛學習的好習慣。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