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能成為學霸,有天賦的成分,但也離不開父母的教導。如果仔細看學霸父母的分享,會發現他們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案, 只是或多或少和明里暗里的問題。
經常看到一個河南媽媽曬出孩子的點點滴滴,理念相通很是喜歡,于是多了解了一些。
她是上班族,但是也一直陪在孩子的身邊、關注孩子的成長,非常用心。陪讀12年娃已上岸,媽媽收獲了成功的果實。
她關注孩子的夢想,孩子幼兒園時的夢想就是考清華大學,上小學和國中的時候有所變動,但基本是四川大學、上海交大、北大,到高中三年目標一直是清華大學,已得償所愿,收到了濮陽市第一封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他是賈泓一。
她關注孩子的飲食,會給孩子做豐盛的早餐,孩子住校的時候想喝胡辣湯,她都會在5點多送到校園。
她關注孩子的生日,會給孩子準備很多禮物,在孩子12歲、18歲的時候,在好看的信紙上寫下長長的文字。
她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態,拍下了孩子多次在學校奮筆疾書、在家努力學習的身影。
她關注孩子的心理,經常和孩子聊天溝通。
她關注孩子的運動,初三開始堅持跑步,大學聯考后又學會了游泳。
孩子不僅成績好,發展也很全面,情商也很高,和爸爸媽媽的關系也很好,這些都離不開媽媽的努力付出。
有很多家長羨慕他有這樣優秀的孩子,想學習一些教育經驗。媽媽讓孩子自己說,孩子認為幫助別人是好事,進行了大方分享,并特別強調了媽媽的作用,媽媽又進行了一些補充。
從他們的分享里,我發現: 小學階段,在4個方面多花時間,成績才會好。
他們首先提到的就是練好字、多閱讀,與其看視訊、玩游戲不如多讀書。看各種各樣的書籍,為以后的飛躍打下基礎。因為到了國中、高中,練字、閱讀課外書的時間非常少。
這一點非常關鍵,值得每個小學生家長引起重視。
字體不僅是一個人的臉面,對成績都有很大影響。中考開始都是電子閱卷,如果字體不好,掃描可能存在不清晰的狀況,影響閱卷老師的準確判斷,字體不好,第一印象差,像語文、地理、生物、歷史等主觀題就更容易失分,所以一定要重視練字。
「練字小貼士」從開始寫字起,就要端正坐姿、握筆姿勢,端正態度,寫字橫平豎直。到了三年級,有些孩子會偷奸耍滑,很容易出現滑坡,一定要盯緊,讓孩子堅持寫好字。
抓住了小學階段,定型了,到國中就不會有大的變動。如果家長感覺沒有能力讓孩子寫好字,可以借助外力。
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讓孩子腹有詩書氣自華,也對孩子的成績有直接的幫助。現在考試范圍很廣,不光考課本知識,還要考課外知識,孩子讀書越多知識越豐富、做題越容易。閱讀也不僅僅對語文有幫助,對數學、英語、歷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學等所有科目都有用。
「閱讀小貼士」提到閱讀,很多家長就想問「讀什麼書?」其實,沒有一本書是金科玉律,沒有哪個書單能解決所有問題,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只有孩子感興趣、喜歡讀、能讀進去,閱讀才有效果。
可以像董宇輝說的一樣,把孩子帶到圖書館、書店讓他自己選,養成閱讀習慣很重要。孩子能沉下心來讀書以后,鼓勵孩子看多種題材、各種風格的的書,廣泛涉獵,孩子的能力就增長了。
媽媽對孩子有兩個要求,一是上課認真聽講,二是寫作業不能邊寫邊玩。
這方面體現的是孩子的專注力,孩子跟著老師的上課節奏,知道老師講的哪些是重點,進行很好的輸入,才有輸出好結果的可能。寫作業專注在題目上,不懂的回看課本,積極思考,才能一步步提升自己。否則,看上去花了很多時間,實際都是無用功。
孩子確實比較自律,沒出現過上課走神、開小差、寫作業玩著寫的情況,但對于很多孩子來說,的確做不到,這是因為孩子專注力不夠,需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專注力小貼士」
讓孩子做到專注,首先要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居環境整齊不雜亂,給孩子安靜做事的空間,不要輕易打擾孩子,比如給孩子送水果、噓寒問暖、過分提醒等等。
還要刻意鍛煉孩子的專注力,比如玩舒爾特方格、玩拼圖、玩積木、走迷宮、找不同、運動等等,孩子能坐得住,專注力就能慢慢培養起來。
要做到上課認真聽講,就要讓孩子保持充足睡眠、吃好一日三餐、提前預習帶著問題去聽、還要記筆記。
要做到寫作業專注,就要把吃喝拉撒的事都辦完,把桌面收拾干凈減少干擾,定時完成任務,給孩子留出玩的時間。
媽媽說孩子做了很多思維訓練題,拓寬了思維,在初高中數學、物理學習上起了很大作用。
這一點在過去很少有家長意識到,現在已經被越來越多家長所了解。
小學階段的考試相對簡單,主要考查記憶能力,學好課本拿高分不難。但是到了國中、高中就不同了,主要考查邏輯思維能力、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如果早期沒有經過訓練,做題很吃力,得高分就很難。
因為 邏輯思維能力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學習和生活中逐步獲得,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在小學階段就開始訓練邏輯思維,到國中高中正好派上用場。就像在小學階段解決了識字問題,到初高中主要是用文字進行學習一樣,水到渠成。
「思維訓練小貼士」
讓孩子做一些小學奧數、數學思維訓練、了不起的數學思維等書上的題目,現在這方面的書很多,只要適合孩子的能力、讓孩子跳出舒適區、孩子喜歡做,就是不錯的書。
讓孩子動手實踐,把學到的知識用拼積木等方式演化出來,提高學習積極性、提升樂趣,同時激發思維。
多提問孩子,讓孩子帶著任務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開拓思路。
他們特別重視旅行,一到假期就是天南海北地跑,現在全國沒去過的省份只剩下兩個,幾乎走遍了全中國。
哈佛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說:「了解世界,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每年都要帶孩子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孩子見識世界的時間應該早點、再早點。」
有條件真應該多出去轉轉,旅行帶給孩子的不僅是開眼界長見識,還有更多看不到的驚喜。
了解不同城市的風土人情、地理地貌、歷史文化、傳統美食等等,知世界才能有世界觀。
實地體驗、學習課本上學到或看不到的知識,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思維更開闊。
在不同地點轉換,長途跋涉,對身體是一種歷練,對心靈是一種放松。
和不同風格的人群打交道,溝通表達能力、解決突發問題的能力、文明禮儀等各方面都得到實際的鍛煉。
「旅行小貼士」行萬里路,看萬卷書,至少有一個在路上。如果能出去看世界,就做好功課,提前了解目的地的各種概況,進行深度旅行,不白走一趟。如果沒有條件旅行,也可以看書了解世界,豐富認知,心向往之。
寫在最后:孩子成長為優秀學霸,離不開父母的教導,陪讀12年的媽媽做出了示范。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的都很重要,小學階段尤其重要,因為這是父母最能用上力的時候,也是孩子做容易打好基礎的時候。如果孩子正在上小學,不妨在上面提到的4個方面多花一些時間,以期讓孩子未來也成為大學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