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在網上看到一位媽媽和女兒的聊天記錄,內心很是難過。
剛上國中的女兒,因為很不適應寄宿生活,發信息跟媽媽傾訴:
「我覺得我晚上不寄宿會好,因為我晚上可能會情緒不好,我控制不了,就是很傷心,我真的控制不了,我還是適合晚上回家,像小學一樣,我比較好接受。」
媽媽完全沒有理會女兒內心的焦灼不安,只是發了一個發呆的表情。
女兒似乎感受到了屏幕后媽媽的不理解和不耐煩,急忙跟媽媽道歉:
「對不起,媽媽,我真的控制不了。
對不起,我只能接受小學。」
然而,面對女兒令人心疼的自責和乞求,媽媽沒有給她一絲心理上的安慰,而是冷冰冰地說道:
「每個人都要有一段適應的過程,誰都不可能習慣。」
也許是失望,也許是內疚,也許是心里藏著說不出的痛苦,女兒開始一遍又一遍地跟媽媽道歉,甚至安慰媽媽:
「對不起,你不要哭,我寄宿。
你好好工作,我好好學習。」
局外人的網友們都開始心疼這個懂事而又痛苦的女兒,媽媽卻仍舊冷漠地、自顧自地說教、賣慘、責問女兒:
「媽媽沒有能力買房,外婆家是舅舅舅媽的。
我們來也只是寄住,媽媽還要找工作,有包住的地方,你為什麼不能理解媽媽?」
看到這里,我真的好想去抱抱那個內心正在飽受煎熬卻又得不到媽媽理解和安慰的女孩。
丹麥著名心理治療師伊爾斯·桑德曾在《共情溝通》中講到:
「給予一個人足夠的傾聽、積極關注、共情,她自己會療愈自己,自己找出辦法來。」
對于一個正處于情緒風暴中的孩子,最需要的不是指責,不是大道理,而是情緒的共鳴和撫慰。
尤其還是女孩。
養育女孩,拼的就是情緒價值
腦科學顯示:
女孩的海馬體和扁桃體比男孩更為發達。
海馬體負責記憶的形成,扁桃體則負責情緒的控制和記憶的加強。
同時,女孩大腦的邊緣系統也比男孩更大,而邊緣系統主要負責的就是情緒反映。
邊緣系統越大,就越在意情緒。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說:
女孩是感性思維,更容易受到情感和情緒的影響。
當女孩遇到問題和沖突時,她的大腦第一反應不是如何解決問題,而是更傾向于自己的感受、感覺,喜歡各種琢磨、反省、內疚、自責,更容易陷入抑郁和焦慮,甚至走向極端。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