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特殊的時期,如果家長能夠及時識別并且抓住機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如果家長錯誤的引導,可能會導致孩子錯過最佳的成長機會,悔之晚矣。
明明已經9個月了,媽媽十分注重衛生,每次帶明明曬太陽回來之后,都會幫他洗手洗臉,甚至不允許陌生的人碰明明。
可是最近這段時間,明明卻總是喜歡吃手,甚至還會將身邊的一些東西放到嘴巴里吃,媽媽看到明明如此不講究,十分生氣。
每次明明正在吃玩具時,媽媽都會打他的手,試圖通過這種方式,讓明明改掉吃玩具的習慣。
鄰居王奶奶是幼兒園老師,對于兒童成長方面比較有經驗,他告訴明明媽媽,孩子應該是進入了口腔敏感期,建議明明媽媽不要打孩子,而是應該要盡可能將玩具清洗干凈,滿足孩子的吸吮需要。
果然,她為孩子買了一些膠質的玩具,允許孩子吸吮之后,吃手的次數也減少了。看來,敏感期還真是要正確引導的。
孩子的一生中會有很多敏感時期,如果家長可以及時識別,并且幫助孩子正確度過敏感期,那麼將會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的成長路上,家長要時刻保持學習心態,助力孩子身心健康。
首先,什麼是敏感期?
很多家長總認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可是,突然到了一個階段,孩子對于某一個事物特別敏感,比如對某一個動作尤其執著,不允許其他人更改,這種行為看似枯燥無味,可是孩子卻樂在其中。
從語言方面來說,最明顯的表現是模仿,家長可以及時識別,比如家長說什麼話,孩子都會模仿,他們不加以辨別的予以模仿,這說明孩子進入了語言敏感期,家長應該要及時為孩子做榜樣。
其次,敏感期具有不可逆性。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錯過了敏感期,十分懊惱,于是想要再次引導孩子進入敏感區,試圖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促進孩子的心健康發展。這種想法是不切實際的,敏感期具有不可逆性。
有些事情錯過了就再也無法彌補,家長應該熟讀育兒書籍,對于孩子各個敏感期的表現爛熟于心,同時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充分利用敏感期提升自我。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