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娃,似乎成為了家庭生存當中一種默認的法則。
對于剛組建家庭沒多久的年輕夫妻來說,一旦有了孩子,勢必就會增添新的家庭壓力,所以往往這個時候,老人就成為了這個新興家庭的「救命稻草」。
不過讓人心疼的是,不少老人在幫著子女帶孩子的過程中,收獲的不僅僅是感恩,可能還有一些無法言說的委屈和心酸。
就比如住在我們家對面,幫自己兒子、兒媳帶娃的柳阿姨,今年已經60多歲了,剛開始見到柳阿姨的時候,整個人熱情洋溢,神采飛揚,但如今再看,頭上添了白發不說,看上去還無比惆悵。
有時候我帶著孩子在小區遛彎,也會聽到其他老人湊在一起聊天,聊得最多的話題就是:「柳阿姨帶孫子這一年多,變化可太大了」……
而說起發生在柳阿姨身上的事情,也讓人一陣唏噓和心疼。
柳阿姨老家是農村的,只有一個獨生子,兒子也是有出息,考上了好大學,在大城市娶妻生子安了家。
后來兒媳懷孕,生下了孩子,柳阿姨就自己一個人來兒子兒媳家,幫著帶娃,一轉眼,就一年多了。
第一次見到柳阿姨時,是在小區帶著二寶遛彎,她看上去特別利索能干,而且走路感覺都帶著風,待人也熱情,我們小區的不少老人,包括寶媽,都被柳阿姨幫助過。
有時候誰家有個要緊事,需要幫著看會兒孩子,柳阿姨也是絕不推辭,是個非常善良熱情的老人,我們都很喜歡她。
但是最近這幾個月,柳阿姨看上去明顯沒有當初來的時候那麼活泛,沉默寡言的,像是霜打的茄子一樣。
因為我跟她們家住對門,免不了抬頭不見低頭見,所以柳阿姨有時候就會念叨幾句,這下我才知道,柳阿姨在兒子、兒媳家過的并不順心。
原來,剛開始時,柳阿姨一家人還其樂融融的,但是時間一長,小摩擦就越來越多,而且還都是因為一些小事情。
比如說柳阿姨把家里的馬桶墊弄濕了、回家沒有及時換鞋啊、育兒觀念不同之類的。
而面對兒媳的一些責難,柳阿姨一直選擇隱忍不發,她只是希望兒子的日子能過得好一些,自己委屈一點也沒關系。
不過隨著日子越來越久,柳阿姨心里累積的委屈也就越來越多,只不過看在兒子、孫子的份上,一直自己默默承受。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