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和孩子作斗爭,而是喚醒孩子內心的種子,讓他自己和自己作斗爭,這才是最省力的方法,也是孩子抵抗風雨、戰勝困難的能量來源。
孩子的學業只有穩扎穩打才能根基牢固。
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沒有捷徑可言,但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長和老師都應該花精力去做的,那就是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努力扶植孩子心中勤奮的小苗,澆灌、松土、施肥、除蟲。
用魏書生老師的話,「用孩子心靈深處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這也是教育子女最省力的辦法。
我覺得教育孩子最省力的辦法,就是看到孩子心靈深處的兩個自我,然后用孩子的勤我戰勝懶我,善我戰勝惡我。
孩子內心深處,勤懶兩種思想發生沖突,斗爭起來,倘若好思想贏了,我們便能坐收漁人之利。
倘若勤思想斗不過懶思想,我們則需要伸出手去幫一把,幫他想想辦法,出出點子。
我建議家長要鉆到孩子心里去,挑動孩子自己斗爭自己。到孩子心里去扶植他內心勤奮的一方戰勝懶惰的一方。
01
找到孩子心中勤奮的小苗
我曾經教過一個轉學過來的學生,叫張軍,是全年級倒數第一名。剛到我班的第二天,張軍沒完成我留的作業。
我想,我跟張軍還不熟,決不能輕易批評他,也不能像要求原班同學那樣嚴格要求他。
如果這樣訓斥:「你憑什麼不寫作業?」、「別人都寫了,你怎麼不寫?」、「你是不是不把老師放在眼里?」
說這些話,不僅我很累,沒有效果,還容易把張軍推到自己的對立面。
我發現張軍沒寫作業,便找他談話,到他腦子里去找另一個勤奮的張軍。
我說:
「張軍哪,咱們剛剛交往,彼此還不了解,咱們聊聊吧!你到魏老師班里來的那天,聽說留了作業,當時你很想立即就寫。可拖拉的思想說:在學校先輕松一會兒,回家再寫吧!到了家又想寫作業,拖拉的思想又說:吃完飯再寫吧!吃完飯拿出書和本子正想寫,電視里放好節目了,拖拉的思想又說:看完電視再寫吧!等看完電視,再想寫時,又實在太困了,就想明天早晨再寫吧!沒想到早晨起來晚了.
我還沒說完,張軍就說:「老師,我真是這麼想的,您怎麼知道呢?」
我說:
「懶人的心理一般都這樣。本來都想勤奮,可就是沒辦法管住自己拖拉的心理。結果拖拉的心理越長越粗,越長越壯,在心靈的田野上占了好大地盤,勤奮對它也沒辦法了。」
張軍說:
「老師您說得太對了,我也想治治自己的拖拉病,就是想不出好辦法。您能幫我想辦法嗎?」
「老師當然要幫你,但要緊的還是你自己去扶植自己心靈中那些勤奮的樹苗。你有那麼多想寫作業的腦細胞,還戰勝不了拖拉病?」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