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一篇文章主要內容是分析「不能讓姥姥帶娃」的原因。
文章一看就是一個女作者,站在女兒的角度分析了后悔讓老媽帶娃的三點原因。
很常見的三點原因:老媽背井離鄉,思念家鄉;老媽一直把自己當成客人或者是保姆,小心翼翼;老媽受盡了委屈。
三點原因如果擴展來寫,確實寫出了很多家庭的人間真實。
「姥姥(外婆)帶娃」已經成了很多大城市的一個趨勢了,女主人表示無法和婆婆同住一個屋檐下,但是可以接受自己的親媽,所以就讓媽媽來帶孩子。
很多媽媽在女兒家帶孩子的感受就是「客居他鄉」,甚至是成為了家庭保姆,看著女婿的臉色行事,老人有點智慧還好,可以消化這些不被尊重的瞬間,如果老人看不透家庭矛盾發展的原理,基本上就只能默默忍受一切,反抗不得、又消化不了,最后釀成委屈、痛苦。
拉到評論區,果然看到了想看的內容,有不少人表示,姥姥帶娃難,奶奶一樣難,甚至更難。
因為普遍來看,在現在的家庭中,普遍來說女人要比男人心思更細膩一些,就大數據上來看,當家的還是女人多。
孩子生下來以后,爺爺奶奶分居兩地,奶奶到兒子生活的城市,給兒子兒媳婦帶娃,爺爺在老家,這樣的案例非常多。
奶奶帶娃、燒飯、做家務,在兒媳婦眼中就是一個保姆的角色,還要時不時受著夾板氣。
老人不在的時候,兒子兒媳婦很少吵架,很少發生矛盾,老人住進來開始帶娃了,兒子兒媳婦吵架的次數增加,兒媳婦還會把問題轉移到老人身上:
都是你,如果沒有你,我們的小家庭非常和諧。
老人明明背井離鄉來幫忙,幫助兒子兒媳婦解決了帶娃、家務、燒飯的問題,結果還要為家庭矛盾背鍋。
奶奶帶娃一樣委屈,無非就是一些觀念老套的老人,會用傳統思想麻痹自己:再怎麼受委屈,也是為了孩子,孩子是自己的血脈,都值得。
所以從精神層面上,就形成了一種自欺欺人的架勢,好像奶奶帶娃受氣是理所當然,姥姥帶娃受氣,就是不值當的,因為孩子到底不是姥爺家的血脈。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