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壓力、夫妻關系、現實焦慮、童年經歷都會造成老母親情緒激烈,習慣用大吼大叫孩子來解決問題:
不睡覺——吼他;
不吃飯——吼他;
磨磨蹭蹭——吼他;
撒潑耍賴——吼他;
......
可是吼完看到他可憐巴巴的樣子又后悔自責到不行:
「她還是個孩子,為什麼不好好說呢,非要去吼他!」
「我發誓要做個好媽媽,一定不吼叫了。」
可「慘案」還是會如期進行,當吼叫成為日常,孩子必定不會像剛開始那樣怕你;任你吼的再大聲,他們也只會充耳不聞,而你只能繼續加碼升級!
就這樣陷入了吼叫—自責—吼叫—自責的惡性循環中了......
「吼叫」是扎進孩子心里的一根針,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當你下次忍不住要吼孩子的時候,請靜下心來看看這篇文章,相信一定能幫到你!
1
孩子真的需要
你這樣去罵嗎?
有一個媽媽在朋友圈分享說「剛剛吼完孩子,真的很后悔,心疼兒子成為了我情緒不穩定的犧牲品。」引起了大家的同感。多少孩子在默默地當著父母的出氣筒啊。
講真,孩子真的需要你這樣去罵嗎?其實,很多時候你的焦慮往往比孩子的問題本身更可怕。
比如一個孩子剛剛學說話,口齒不清,一著急就結巴。我想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種情況。
兒子有時候急著跟我說一件事的時候,就會急得說不清我會聽著,告訴他慢慢來,一句話允許他說幾遍。慢慢地,他不再說話打結,表達越來越流暢。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說不清,心里很著急,這個孩子今后讀書怎麼辦?會不會變成一個結巴?怎麼辦?
被焦慮控制之后,父母就會嚴厲而急切地關注這個問題,第一遍可能耐心教導,第二遍還老樣子。直接就劈頭蓋臉地罵過去,結果孩子越說越結巴。
本身一個不嚴重的問題,被父母焦慮的情緒影響著,變成了真正的問題。
2
吼孩子時
你知道孩子的感受嗎?
我們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忽視孩子的感受,這是很多父母及教師的一個弊病。
父母打著愛的名義,用父母的權威,期待孩子能夠言聽計從。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