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兒童教養
兒童健康
育兒好物
兒童安全
簡易生活
全部
    
這三種父母,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尤其第三種
2023/08/16

我們常說,這世上唯一不會變易的愛,就是父愛母愛。

父母的愛確實很偉大,這世間很少有爸爸媽媽不愛自己的孩子的。

然而,真心愛父母的孩子,好像比例并沒有多高。

為什麼父母為孩子付出那麼多的愛,卻還是有那麼多的「白眼狼」?難道這些孩子,天生就沒有良心嗎?

其實,這跟父母愛孩子的方式有關,或者說,跟父母如何理解「愛」這個字有很大關系。

雖然都是愛孩子,有的父母對孩子特別嚴厲,從來不會給好臉;有的父母,會跟孩子談心;有的父母一點長輩的架子都沒有。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相處方式,會讓孩子長大后,變成不愛父母的「白眼狼」呢?

這3種父母,最容易把孩子養成「仇人」,尤其第三種。

一:控制型的父母

控制型的父母,實在是太「愛」孩子了。當然,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愛,實在是值得商榷。

比如,有些孩子都上小學了,還是不會自己去倒水喝,需要家長來幫忙。因為家長擔心,孩子自己倒水,萬一被燙到了怎麼辦?

孩子在家里,什麼都不需要干,如果他要爭取主動權,父母就會焦慮:拿刀切水果,那刀子切到手怎麼辦?一個人去商店買東西,會不會迷失方向走丟?

等到孩子長大了一點,父母沒辦法面面俱到地照顧了,孩子開始掌握了一點主動權,但他所有的事情,必須在父母預定好的軌道進行,不能有自己的思考。

因為新的思考必然帶來新的風險。

這樣的父母,最喜歡對孩子說的就是,你要聽話。孩子的一切,都要聽父母的安排。

孩子沒有選擇權,因為每件事都是父母幫忙做選擇。在這樣的父母眼里,孩子是沒有個人的感受的,或者孩子的感受不重要,父母只需要按照他們自己的想法為孩子鋪好路就可以了。

這樣的父母對「愛」這個字,有著奇怪的理解:他們以為愛就是,把自己最喜歡的給對方。為避免孩子受傷,就把孩子給控制住

這樣的愛,違背人性,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壓制了孩子的自由天性,孩子成了傀儡,無法為自己而活。

在父母控制下長大的孩子,往往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缺乏主見,習慣性依賴別人,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看不到他人的情緒和感受,因為他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也從來沒被看見過。

盡管孩子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控制型父母依然不會認為自己的養育方式有任何問題,他們會拿各種事例安慰自己,「等孩子長大就好了」。

然而孩子長大后,并不會像他們預想的那樣。

沒有主見的孩子,長大后不會突然變成有主見的人;萬事依賴別人的孩子,長大后依然會習慣性依賴別人。

從小到大父母的教誨已經深入到他們的潛意識,他們的性格永遠留在了童年時代。

雖然性格停留在了童年時代,但是他們的真實感受不會消失,小時候被父母壓制地真實感受,終于在成年時期,讓他意識到自己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然而,控制型的父母,有個特點就是即使孩子到了五十歲,在他們面前,他依然只是一個孩子。只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控制依然無處不在,

孩子對真實自我感受的追求,必然和喜歡控制的父母發生各種各樣的沖突,時時刻刻發生這樣的沖突,他們無法不會控制自己的父母產生怨恨的情緒。

二:情感忽視的父母

情感忽視的父母最明顯的標志是,他們無法為孩子提供足夠的安全感和歸屬感。他們沒有能力準確識別出孩子的情感需求,也無法承載孩子的各種情緒。

比如,一個孩子在外面被人欺負,委屈巴巴地回到家傾訴,這時候他特別需要我們的安慰。

如果我們能夠保持情緒穩定,讓孩子把事情原原本本講出來,問問孩子的需要是什麼,讓孩子自己想出解決的辦法,然后我們幫助他解決好,這樣孩子的情緒需求會得到滿足。

這樣方式,讓孩子感受到了家人對自己的支持,同時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雖然自己被人欺負,但那不是自己的問題,他的價值感不會受到損害。

這就是被父母的情緒抱持所產生的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而如果父母聽到孩子被欺負,就好像自己被打了一頓一樣,跳著腳先羞辱孩子一番,責怪他為什麼不堅決反擊,其次情緒激動地要出去為孩子討回公道,最后事情被搞得一團糟。

這樣不僅孩子的情感需求被忽視了,而且父母處理事情的方法也為孩子做了壞的榜樣。

情感經常被忽視的孩子,常常會有無助的表現。因為他的內心封閉,與外界只有微弱的連接。他們認為自己的感受從來都不重要,因為自己從來沒有被父母看見過。

他們的存在感很弱,有的唯唯諾諾,有的咋咋呼呼。他們既自卑又自負,內心敏感、不敢表達。因為表達自己的感受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得到的要麼是羞辱,要麼就是無視。

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往往缺乏同理心和道德感。他們對父母也是恨多過愛。

在父母對自己還有價值的時候,他們可能還會保持孝順的假象,一旦父母成為累贅,他們會走得遠遠的,唯恐避之不及。

三:喜歡說教的父母

喜歡說教的父母,真的令人心疼。因為他們知道簡單地控制孩子,讓孩子乖乖聽話,這樣是不好的,他們也不會放任孩子不管。但是他們又不知道怎樣和孩子溝通。

于是,焦慮又無措的父母,開始給孩子一遍遍講道理。

可是,給孩子講道理,卻最容易讓孩子感到厭煩,而且他們會很快地產生逆反心理。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場景,一個青春期的女孩子,周末打了耳洞,戴了漂亮的耳釘。回到家,媽媽并沒有直接命令孩子把耳釘摘下來,也沒有無視。吃過飯,媽媽開始苦口婆心地講道理。

現在的年紀,正是學習的年紀,這樣的行為會讓學習分心。等你長大后,想打多少個耳釘都行,就是現在不可以。

你看看那誰誰,高中就是這樣玩,最后什麼大學都沒考上…

最后,孩子一句沒聽進去,反而嫌棄媽媽嘮叨,覺得她婆婆媽媽。這樣既沒有達到勸說的效果,還讓孩子對媽媽產生了逆反情緒。

說教為什麼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呢?

因為說教,直接蘊含著一個態度:你是錯的,我是對的,你要聽我的。但凡跟人講過道理的人都清楚,不管你的道理多麼地正確,多麼地具有邏輯,但是對方根本不會聽進去。

因為在被說教的那個人,整個人都沉浸在抵制的情緒當中,他的理智大腦根本不會出來工作。他只會感覺到自己在被人攻擊、被人否定,他所需要做的選擇,只有兩個,就是要麼選擇戰斗,要麼逃離這個煩躁的環境。

所以,經常說教孩子的父母,不僅沒辦法把道理讓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反而會惹來孩子的厭惡,實在得不償失。

北醫護妹花80萬,將18坪舊房大改造,1坪都不浪費,衛生間干濕分離,陽光大陽台超治愈
2023/07/06
奶奶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7/06
新竹三口之家爆改40年老房,樸素布局卻一塵不染,看過的人都說溫馨:這才是真正的豪宅!
2023/07/06
月薪4.5萬,房貸530萬,買下40坪的房子,裝修壓力大,但有家了~
2023/07/06
斷舍離女孩出圈上央視,88㎡的家僅6件傢俱,常年堅持「不消費」
2023/07/06
52歲阿貝為愛妻用「6貨櫃花130萬」造60坪天然花園別墅,走進空中花園如進仙境
2023/07/06
屏東小夫妻,爆改46年狹長昏暗老房,改完明亮舒適,夢中情房無疑了!
2023/07/06
家長在「這3個方面」越舍得,孩子以后「越有出息」,和錢無關
2023/09/24
「邋遢奶爸」帶娃火了,萌娃「邊走邊提褲子」,內心:我太難了!
2023/09/24
人到中年后才明白,「晚生孩子」和「早生孩子」的區別,到底有多大
2023/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