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帶著孩子玩得正開心,結果孩子一下子哭了起來,後來才發現是有人過來了。
而這個人有時候是陌生人,有時候卻可能是熟人、親戚,甚至會是孩子的爸爸。
孩子見到「某人」突然大哭?
可不是你以為的看見了「不干凈的東西」
小時候在村兒里,還記得村兒里的老人都非常忌諱一件事,那就是小孩子看到自己哭。
因為在村兒里有這樣的也一個說法,說是小孩子看到哪個老人哭,那麼說明老人命不久矣,當時的人們覺得孩子能夠感覺到一般人感覺不到的事情,如果這件事是消極的,那麼孩子就會哭。
還有的地區,人們對于孩子長期地在特定情況下哭非常忌諱。
因為他們覺得孩子一直對著某個人哭的話,就會哭走這個人的運氣和福氣,最終導致這個人遭遇一些危險。
之前一位網友就說出了自己的經歷:這位網友在老家的鄰居有了一個女兒,原本非常乖巧。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特別喜歡哭,經常在媽媽身邊哭。
結果過了不久,媽媽就生病了,還是心臟病,當時發病急,要不是村兒里鄰居之間常走動,及時的被人發現叫了救護車,可能就出大事了。
而且,說來也怪,自從媽媽生病之后在,這個小女孩就不再哭了。
聽網友說的這麼玄乎,其實背后的真相也很簡單,孩子哭是因為媽媽一個人既要照顧娃,還需要做家務、做飯等等,肯定照顧不過來,娃哭的幾率就大了。
而媽媽白天太過勞累,晚上又休息不好,所以才會誘發心臟病。
之所以孩子在媽媽生病之后不哭了,是因為媽媽一生病,孩子爸、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全部過來幫忙了,孩子得到周全的照顧,自然就不哭了。
所以,孩子經常哭,見到某人就哭,在特定的場景哭等等,其實并不是看到了「大人看不到的東西」,而是有科學原因的。
孩子見到某人就哭,到底有哪些原因?
▲孩子的發育問題
孩子發育到一定階段之后,經常會出現看到某人就哭的情況,其中的原因就是孩子在該階段對對方產生了不好的感覺。
比如孩子在視力發展的初期,其實是看不清楚太多東西的,而寶媽由于經常和孩子接觸的很近,所以一般情況下孩子是只能夠看清寶媽的。
一旦有陌生的人接近到孩子看清楚的范圍內,孩子就可能會因為陌生而失去安全感,從而哭泣。
▲對方的身份問題
孩子再大一些,就可能會對擁有某種特定身份的人感到惶恐、緊張,而出現哭泣的現象。
之前在網上就看到過類似的事件,一名小女孩經常喜歡和舅舅玩,玩的時候自然是「沒大沒小」的,所以經常出現「毆打」舅舅、扯舅舅耳朵等情況。
某一天,舅舅由于加班太累,不想做飯,就來姐姐家蹭飯,而小女孩看到舅舅之后,卻突然哭了起來,并且至此之后,小女孩是見舅舅一次,就哭一次。
這到底是為啥?其實很簡單, 舅舅是我一名警察,加班之后沒換衣服就跑來姐姐家蹭飯,當孩子發現舅舅是警察之后,突然想起 自己經常打舅舅,那麼自己就是「壞人」,而 舅舅是警察,那麼 舅舅肯定會抓自己,于是就哭了起來。
所以,孩子哭也可能是因為對方的身份讓孩子產生了不適,才會引起孩子的哭泣。
▲性格、情緒問題
孩子再大一些之后,性格、情緒逐漸發展,就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產生「見到某人就哭」的情況。
比如有些才上幼兒園的小朋友見到媽媽的時候,會因為思念而哭泣。有些小朋友缺乏安全感,見到陌生人就會哭泣。有些小朋友性格敏感,容易產生精神內耗,從而哭泣等等。
孩子愛哭怎麼辦?「憋回去」是最差的處理方式
有些孩子是見到特定的人哭,這還好一些。但是有些孩子就非常容易哭。比如見到陌生人就哭,見到某些事物就哭等等,讓家長深感疲憊。
由于孩子的哭泣有時候會攪得家長「精神崩潰」,所以一些家長在遇到孩子哭泣的時候,往往會用比較直接而 粗暴的方式解決,就是直接對孩子說: 「不準哭、憋回去」。
如果孩子還是哭,那麼家長很可能會對孩子進行更加嚴厲的呵斥,在家長的暴喝之下,孩子很可能真的「憋回去」不哭了。
但是,這種處理方式的壞處是很多的,會損傷親子關系,甚至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所以,當孩子哭泣的時候,家長們要注意: 及時給予孩子安全感,能夠有效的幫助孩子脫離不良影響,從而讓孩子停止哭泣。比如抱抱孩子,陪伴孩子等等。
當然,并不是安慰孩子一下就行了,在孩子停止哭泣的時候,家長也 需要尋找孩子哭泣的根本性原因。
比如孩子「認生期」因為見到陌生人而哭泣,那麼媽媽在帶孩子的時候,就盡量不要讓陌生人靠孩子太近,從而減少孩子因認生而哭泣的幾率。
寫在最后
孩子見到某個人、某種特定的事物哭泣,其實是一件非常常見的事情,家長們不要覺得是孩子「開天眼」了。
而是要找到孩子哭泣的原因,通過科學的方式合理的減少孩子哭泣的幾率,這才是最正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