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曾經說過,人生是5%的快樂,5%的痛苦,90%的平淡。痛苦的人善于把90%的沉悶變成痛苦,快樂的人善于把90%的沉悶變成幸福。這些天,無論是在網上,還是在鄰居之間的爭吵中,總能聽到一個聲音說:「我感覺我活不下去了,我要失婚。」
一個極其漫長的假期正在考驗著無數家庭。很多情侶習慣了只在早晚交流,突然間24小時都有人陪伴。添加的不僅僅是甜蜜和溫暖,還有矛盾和摩擦,互相嫌棄和各種問題的集中爆發,失婚的念頭不止一次地出現在我的腦海里。
01 在容易失婚的家庭中,孩子的性別起著很大的作用 失婚并不是一個很容易的決定,但是一旦夫妻失婚, 父母失婚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一項關于國外失婚率的調查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他們對1000多個失婚家庭進行了數年的跟蹤調查,發現家庭中都生有男孩。 女孩的問題直接影響失婚率。有女兒的家庭失婚率高于有男孩的家庭。在美國,有三個女兒的家庭的父母失婚率是有三個男孩的家庭的10倍。 %。
眾所周知,美國是一個崇尚自由的移民國家。如果是一個重男輕女的國家,差距可能會更大。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呢?這不僅僅是重男輕女的問題。就跟生了女兒就失婚一樣簡單。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一直處于失婚邊緣的三組家庭或許更有發言權。 張大姐的家人張大姐是一名30歲的女性。兩年前,她發現丈夫出軌了
。兩人經歷了無數次爭吵,最終決定失婚。
兒子回到父母家,在那里呆了兩個月。兩人還在電話中討論了財產的分配以及兒子的撫養問題。原本張姐對婚姻已經失去了希望,不料公婆卻意外登門拜訪。張姐流著淚,感謝自己多年來為家庭做出的貢獻。 婆婆告訴她,他們對兒子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和教育,兒子現在知道自己已經悔改,已經和外面的女人徹底分手了。他們這次是來請張姐回來的。是的,我什麼都不看,但為了我的孩子路上,婆婆告訴她,無論孫子以后跟誰,永遠都是單親家庭的孩子。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