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一棟房子,不如給孩子一個會花錢的腦袋。
To女兒:
圓圓,最近你總是問我要零花錢,而據我所知,我每周給你的,已經是你班上最多的了。
你還瞞著我,跟外公要錢,跟奶奶要錢,跟舅舅要錢。
他們給你,是疼你的表現,但不是愛你的正確方式。
關于花錢,媽媽再啰嗦一次,或許我說的并不全對,你也不必盡信。
媽媽曾經有個同事,月薪5000,但吃穿用度都遠遠超過她的工資。
她用的洗面奶1000+,口紅2000+,低于5000的包她不背,前段時間又買了個手表,10000+。
啃老已經滿足不了她的物欲;每個月她都要透支信用卡,經常拆東墻補西墻;還四處借錢,每一個同事,都是她的債主。
有一次我問她:為什麼非要買這麼貴的東西?
她理直氣壯地說:我就是要對自己好點,就是要過得有品質,你什麼都嫌貴,別人才覺得你便宜。
她快樂嗎?每天怨天尤人,總說為什麼自己沒有生在富裕家庭;每天愁眉苦臉,想著可以向誰借錢;總想著跟富二代談戀愛,卻總遇到渣男,不到一年時間,男朋友換了3個……
想買就買的人,就像那只撿了西瓜、丟了香蕉的猴子,她會快樂嗎?
日本有一名叫「咲」的女生,被譽為日本最會存錢的女孩。
她從18歲開始堅持記賬,每一筆錢都清清楚楚。
每個月的工資按40%比例存起來,能不花錢就不花錢。從來不買不打折的東西,一根大白蘿卜兩塊四毛八,可以吃好幾頓。
出生普通家庭的她,在沒有父母的資助下,27歲時,她就自己買下了人生的第一套房。
如今33歲的她,已經是一個有著3棟別墅的房東了。
現在的她,每個月光收房租,就有30萬日元的收入。
另外,她把其中一套房子裝潢成貓咪咖啡廳,實現了自己一直想要救助流浪貓的夢想。
當她的同齡人還在職場上摸爬滾打、跟老闆斤斤計較的時候,她已經早早退休, 過上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有錢、有貓」的包租婆生活了。
懂得把精力和金錢存下來,用在喜愛的事情上,才是對自己人生最大的負責。
想吃就吃,的確可以讓你感到短暫的愉悅,但這,也不是真正的快樂。
管住嘴,不是為了減肥,也不是為了省錢,而是為了鍛煉自己的自律。一個不懂自律的人,就像脫韁的野馬,永遠也找不到屬于它的草原。
小時候有父母供養你,這是父母愛你的方式。但長大以后,你必須自己掙錢自己花。
請注意,你花的錢一定要匹配你的本事,別花自己掙不到的錢,負債,會讓你失去最基本的自由!
從下周開始,除了固定的生活費,剩下的零花錢,你都要靠自己去掙。
李嘉誠:一套西裝至少穿10年,皮鞋壞了補一補接著穿,同員工一起吃公司的工作餐,現在還住在1962年購置的老舊婚房里。
王永慶:用的肥皂只剩下一小片,還要粘在整塊上繼續使用;每天健身用的毛巾,用了27年。
喬布斯、扎克伯格:長年累月,就穿一套衣服,T恤+牛仔褲。
節約用錢,其實重點不在省了不少錢。而是剩下了一大堆的時間和精力。
這將讓你終生受益,可以讓你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聚焦在更有意義的事上。
不要花太多的時間,去轉發抽獎、領券、拼團。
天下沒有白占的便宜。所有的便宜都要付出代價,只是有的代價不是錢,而是人品、時間、精力、友誼……
適度節儉是美德,但過于節儉就是對自己的苛刻。
不要太迷信性價比,真正有品質的好物,性價比往往都沒那麼高,小貴則美!
讀書要做加法,生活恰恰相反,要做減法。再優惠的東西也不要囤積。《小狗錢錢》的作者:可買可不買的東西,別買!能不買就不買的東西,別買!不要等買完才斷舍離。
花錢就能買到的東西,大多可以再造;而最最彌足珍貴的東西,買不到也贖不回。
你看:健康買不到,真愛買不到,童年贖不回,光陰贖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