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學好三年,學壞三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每個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都是天真無邪的,黑白分明不會存在灰色地帶,就算是看到其他人做出違規的行為,第一反應都是反抗的。
因為眼前發生的一切和他們認知當中相違和,這個時候他們都會首選相信自己的曾經接受的教育。但如果消極刺激的頻率增加,孩子會不會動搖就說不定了。
阿德勒曾經說過,每個孩子「變壞」都是有所征兆的,一般會有五個階段:渴望表揚、博取關注、權利斗爭、復仇、破罐子破摔。
渴望表揚,內心欲望的種子開始生根
寶寶在1歲半的時候,就面臨人生第一次「逆反期」,和青春期逆反截然不同,他們不會做出過于激烈的行為,不會造成過于嚴重的影響,但還是能夠讓家長清晰地覺察到,孩子有反抗意識了。
因為他們可以區分自己和周圍環境,就想要進一步證實自己的成熟,就會想方設法從父母那里得到證實和肯定,畢竟他們的思維方式無法準確地判斷出自己的發展階段。
而通過父母的語言表達就可以幫助他們進行衡量。如果父母夸獎自己做的好,那麼是不是證明自己長大了呢?下次自己做得更完美的話,說不定父母還會更相信我一些呢!
這個階段其實是寶寶成長的必經之路,也只有當寶寶出現這樣的思想發展,父母才能更好地衡量出寶寶的大腦發育是否步入了正軌。
博取關注,表明孩子已經開始欠缺安全感了
很多孩子根據自己摸索出來的經驗,會選擇使用暴力和極端行為來吸取家長的關注。比如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會把自己犯錯找家長當成一個契機,讓家長有更多的時間陪伴自己。
甚至是說,在他們的意識當中,原本沒有想法這麼做,但事情發生,想媽媽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重蹈覆轍,就算是媽媽對自己的態度非常強硬,透支了媽媽對自己的好感也沒關系,只要能夠留住媽媽在身邊就好。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