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分享,一定是好事嗎?
晴晴一直是大家口中「性格好,脾氣好」的懂事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從來不會產生爭執,在小區人見人夸。
晴晴媽為此很得意,覺得女兒人緣好,情商高。
可是最近發生了一件事,讓晴晴媽產生了自我懷疑,開始質疑女兒的性格是不是有些問題。
原來,晴晴的腿前幾天受傷了,所以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想玩溫和一點的游戲,比如過家家。可是當有人提議踢球時,晴晴雖然一百個不情愿,還是同意了,晚上回家,媽媽發現女兒的腿腫得更厲害了。
媽媽問女兒為什麼不說出自己的意見時,晴晴卻小聲說「我怕她們以后不和我玩了。」
這件事情后,晴晴媽開始注意觀察女兒,她發現
女兒正在蕩秋千,如果有小朋友想玩,女兒馬上就會讓出去;
小朋友一起做游戲,女兒被分到不喜歡的角色,從來都不反對;
即使在生活中,女兒也很少說不,每次問她意見,她的回答永遠都是「好的」、「都可以」。
晴晴媽這才意識,女兒的好人緣,高情商其實都是建立在忍讓的基礎上,她從來不爭不搶,寧可委屈自己,從不敢提出意見,這已經是在向「討好型人格」發展了。
心理學家Harriet Braiker在《討好是一種病》一書中提到:
關于討好有一個很大的誤解,很多人會覺得它是一種良性的心理狀態,畢竟看起來,被當做好人總是不錯的。但實際情況是,很多討好者已經不是簡單地取悅他人,而是無法控制地討好他人,下意識地犧牲自己,甚至對來自他人的贊賞和認可上癮。
討好型人格從來不爭不搶,好說話,脾氣好,被別人稱贊情商高,卻無人知道他們的內心有多憋屈,多受傷。如果你發現孩子有以下幾個表現,家長一定要警惕。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