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長達數十到一百多年,無數個日日夜夜讓我們的人生充滿了各種的色彩。從巨觀角度來看,人的一生又可以被分為幾個不同的階段
成年之前很大程度上個體會依附于原生家庭,主要也就是自己的父母;等脫離原生家庭到結婚之前,大部分時間又是自己獨處;
在結婚成家之后,自己和另一半會形成比較穩固的共同體;等自己年事已高,又會和子女建立一定的關系。
所以人的一生難免要建立各種各樣的穩定社會關系,同時在此基礎上去進行自己人生相應的行為活動。那麼怎樣的關系最值得我們去珍惜呢?
其實這個問題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應當重視怎樣的關系,就在于自己有什麼樣的需求。
比如社會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就認為,人類社會當中的文化,其實就是建立在個體的需求以及滿足需求的方式之上的。
所以想要知道自己應該建立怎樣的社會關系,首要目的就是明白自己有什麼樣的需求。
出名演員陳道明憑借自己精湛的演技,出色的台詞功力,塑造了許多經典的銀幕形象。
同樣在日常生活之中,陳道明也憑借自己的睿智而構建了自己特有的生活風格,還因此招來了許多媒體的詢問。
當有記者詢問到:「您認為這輩子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這樣的問題時,陳道明答到:「你自己的需要,才最重要。餓了能吃,困了能睡,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這個回答十分睿智,我們的生活確實如此:有了能力之后,要為了另一半和小家庭而努力奮斗;有了子女,要盡全力滿足子女的各種需求,讓他們順利成長;
父母年紀大了之后,還要保障父母的生活,盡到自己的贍養義務。
那麼當自己也老了,沒有那麼大的能力之后,又應該何去何從?是要每天「召喚」自己的子女來給自己「養老送終」?還是和老伴一起過彼此想要的生活?
亦或是與自己的老伙計們娛樂度日?其實這些關系都不是最重要的。老年人的社交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最終決定自己生活狀態的,仍然還是自己。
人在進入老年階段之后,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無論是健康還是心理狀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對未知的恐懼,尤其是對于死亡的恐懼而導致的。
這些問題,其實最能夠有效緩解和解決的,就是自己。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