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樣的視訊畫面:一個6歲的小男孩坐在桌子旁邊寫作業,媽媽在旁邊用筆記本電腦工作。淘氣的寶寶用腳踢桌子,媽媽看了孩子一眼說:你不要再踢了。
兒子聽完母親的話語就停了下來,可是過了一會,他又開始踢桌子,媽媽提高了聲音說:我告訴你不能再踢了。
孩子再次停了下來,可是過了幾分鐘之后,寶寶又開始用腳踢桌子了,老母親忍無可忍,狠狠地把鼠標摔在桌子上,大聲的吼:我告訴你不要踢桌子,為什麼不聽話呢?你就不能安靜一會,越大越不好管了。
很多家長發現自己也有這樣情緒爆發的時候,無論怎麼說,孩子都不聽話。家長的想法是娃越大越難管,甚至無法溝通。其實,是自己沒掌握溝通的方法,我之前也是如此,後來看過一本書后,改變了許多。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在寶寶6歲之前,家長總是對他們說一些訓斥,消極的話語可能會讓孩子形成自卑,內向的負面人格,不喜歡與人相處,甚至走極端。
很多暴力類的語言只能短暫的緩解父母的怨氣和憤怒,沒有一點教育的成分,只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
事實上并不是孩子年齡越大越難管,是因為家長根本不了解寶寶內心的想法,沒有掌握和孩子溝通的方式。
父母根本不懂得孩子的心理需求,一味的指責孩子無理取鬧,并且拒絕娃提出的合理要求,這樣只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很多家長管孩子只會用吼罵、動手打的方法。這種方式,沒有什麼效果,鬧得一地雞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何把娃教育好,一直是困擾父母們的一個難題。有的時候,讓父母感到心力憔瘁。如果教育方式不妥,就會產生親子矛盾。
父母和孩子之間正確的溝通交流,是建立融洽親子關系的鑰匙。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與寶寶相處,娃就會變成什麼樣。
寶寶端起裝滿熱水的杯子,老母親跟在后面緊張的大喊:千萬不要被燙到,放在那里別動。
孩子看見大人收拾碗筷,也幫著端盤子。媽媽跟在后面一路小跑著喊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