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總是對子女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希望他們都能夠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在任何國家和文化背景之下,父母總是對孩子有著美好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并且希望孩子能夠從小接受優質的教育,
通過日積月累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斷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最終成為人中龍鳳。
尤其是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對于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廣,加之父母對于孩子的殷切期望,
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有些父母會在懷孕期間就開始胎教,在童年時期著重于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以及學習努力,讓孩子誦讀中國傳統經典,
尤其是《三字經》《弟子規》等等,希望孩子能夠接受最好的思想啟蒙,并且幫助孩子構建良好的三觀。
而在大多數西方國家,父母更傾向于約束子女的行為。在現代心理學當中,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心理學效應叫做羅森塔爾效應,也可以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
人們相信通過給孩子施加外部的影響,能夠有效地約束孩子的行為,并且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而有關于個體的成長與發展,最經典的心理學實驗還要數哈佛大學曾經進行的一項達到75年之久的實驗,這項實驗供涉及724位參與者,這些參與者皆為男性,
心理學家主要尋找了兩種不同的實驗參與者, 一部分是1938年考入哈佛大學的本科生,另一部分是來自貧民窟,并沒有考上大學的同齡孩子。
在實驗的過程當中,心理學家對著724為男性進行了長期的追蹤調查,并且會每年進行一次專門詢問,來了解他們的工作情況、家庭狀況、生活狀態以及健康狀況。
而這項漫長實驗的最終結果表明,在未來能夠真正取得成功的孩子,身上往往會透露出這四種特征。
一、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
人類雖然擁有獨立自主的思維,但卻是一種社會性動物,不同個體共同組成了集體,不同的集體又共同組成了社會,
而生活在社會之中的個體,構建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就是安身立命之本。俗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所說的就是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只有身邊有足夠的人際資源,才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機會,并且有進一步的發展。
在這724位實驗參與者當中,最終取得成就比較大的人,通常擁有非常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具備強大的交往和溝通能力,共情能力強,
能夠與身邊的人快速達成友好關系,并且保持良好的互動,這能夠讓他們更快地走上成功的捷徑。
二、有問題意識以及鉆研心理
保持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是促進一個人成長和發展的主要動力。
在這項實驗當中,心理學家發現那些在成年之后能夠取得更大成就的人,通常能夠對新鮮事物保持好奇心,并且能夠由好奇心引起內心的問題意識以及鉆研心理。
這類人擁有更強的決策能力,他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能夠第一時間找到問題的關鍵,并且更喜歡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不會依賴于別人的幫助,更不會輕言放棄。
當人們能夠具備這種問題意識以及鉆研心理的時候,他離成功就更近了一步。
三、極強的獨立性格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父母會傾盡全力地幫助孩子完成任何事情,
但是這種戀愛的環境,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尤其是無法幫助孩子養成獨立的性格,以及獨立生活的能力。
當一個人能夠在童年時期就建立良好的獨立人格,那麼他將擁有更強的行動能力,不需要其他人過多的幫助,也不會過度的優柔寡斷。擁有這種特質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抓住機會迎接挑戰。
四、終身學習
活到老學到老,在個體成長發展的過程當中,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建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是至關重要的。哈佛大學的這項研究結果同樣表明了終身學習的重要性。
學習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并非僅僅是書本知識的學習,也有實踐能力的學習。人們能夠從生活的方方面面汲取知識,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意識,能夠最大程度幫助人們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不被高速發展的社會拋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