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帶娃在現在的社會上是十分普遍的,很多年輕人因為工作原因,不方便帶孩子,于是這個重要的任務就落在了家里的老人身上。
而老人退休在家無事可做,一聽到帶孩子都是比較高興的,畢竟這會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多彩。
不過,有時候過于積極,很可能會好心無好報。
婆婆好心幫兒媳帶孩子,結果卻遭到兒媳埋怨,為啥?
張姨最近總是神采奕奕的,因為自己的兒媳給自己生了一個大胖小子,看到孫子那可愛的小臉蛋,張姨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不過,看到兒媳婦剛生完孩子那種疲憊的樣子,張姨也是充滿了心疼。
為了讓自己的兒媳能夠好好的養身體,張姨就主動提出幫助兒子兒媳帶孩子,并且照顧兒媳月子。
而這樣的提議自然得到了兒子兒媳的同意和感激。
于是,兒媳出院之后,張姨就搬到了兒子家里去住。
這樣兒媳能夠好好的坐月子、養身體,兒子也能夠專心的上班。
張姨將小孫子照顧得非常好,還能夠在兒子家做做家務,給兒子兒媳做做飯、洗洗衣服什麼的。兒子兒媳充滿感激,而張姨也覺得生活豐富了很多。
這樣和諧美好的生活,令多少人覺得羨慕,但是事情總是不那麼順人心意。
由于張姨長時間地在兒子家幫忙帶娃、做飯、做家務等,導致兒子和兒媳逐漸習慣了這種生活,從而產生了一種錯誤的認知:家務應該張姨做,孩子應該張姨帶。
一旦這種錯誤的思維產生,那麼矛盾也就不遠了。
果然,張姨由于一個人精力有限,并且孩子也在逐漸長大
,當孩子具備了一定的行動能力之后,張姨就覺得有點照顧不過來了,做家務的時候不能看孩子,看孩子的時候做不了家務。
而這時候兒媳的身體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于是張姨就想著讓兒媳學學做家務,適應一下帶孩子,慢慢地過渡一下,成為熟手寶媽。
但是,張姨這樣的行為在兒媳看來,卻是「偷懶」、「不負責」的表現,心中的芥蒂越來越大,兒媳與張姨之間的成見也越來越深。
最終這種微妙的關系終于爆發了,張姨和兒媳之間因為家務、帶娃問題等,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