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講故事是每個家長都會做的事情,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往往認真專注,一雙眼睛緊盯著父母,期待著故事的發展。
但遺憾的是,大部分家長很難堅持給孩子講故事,要是一個故事翻來覆去地講上幾十遍,孩子可能還不厭其煩,家長只會覺得枯燥無味。
如果能知道聽故事對孩子的好處,也許家長們就不會這麼輕易地放棄了。
趁著假期和孩子相處的時間也更多,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培養起自己給孩子講故事,以及和孩子聽故事的習慣。
聽故事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1. 詞匯量的差異,影響深遠
美國有一項長達3年的研究,選擇了3種家庭來調查,分別是低收入家庭、工薪家庭、和高收入家庭,家庭中都有孩子,年齡在8個月到4歲之間。
研究者用錄音記錄了孩子和家人在家里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詞,對所得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接著研究者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差異。
到孩子4歲時,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接受到1300萬個單詞,而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接受4500萬個單詞,這其中有3000萬的差距。
也就是說高收入的家庭里,家人對孩子說的話更多,為什麼會這樣?可能是這些父母更愿意陪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這樣的差距,就導致了孩子的詞匯量有巨大差異,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孩子能說出「梅花有暗香來」,有些孩子只知道說「真香」。
而后續的跟蹤研究顯示,這種詞匯量差距只會進一步的擴大,而不會減小消失;
由此就誕生了一個「三千萬單詞差距理論」,就是說父母對孩子說話上的差異,會對孩子的語言能力有極大的影響,最終會導致成年后的差異。
2. 開發孩子的大腦
另有研究顯示,美國家庭中,每天堅持給孩子讀睡前故事的家庭只有總數的33%,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