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案例讓人哭笑不得。
小偉是初一的學生,要拿乖孩子的標準來衡量他絕對不過分,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完成作業,平日里懂事聽話,對學習既專注又熱情。
但就有一點,成績始終上不來。
類似小偉的孩子還真不在少數,相信我們都見過那種默默無聞,認真學習的孩子,他們的努力真的很讓人感動,然而,他們就是搞不定考試這件事。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
其實,學習這件事有三個重要的內容,第一、想學,有學習的動力;第二、能學、有專注的學習狀態,第三;會學,懂得好的學習方法。
不夸張地說,想要搞定學習,這三件事缺一不可!
關于想不想學,能不能學的內容,我們之前有幾篇對應的文章,關注@米哈里EDU查看即可,今天我們主要討論」會不會學「這件事。
說來也不新鮮,網絡上關于學習方法的文章還真不少,我曾經就整理過一份清華北大學霸們的學習方法集。
然而,奇怪的是,家長和孩子們都說很好,但沒幾個人會落到實處,大多都是看兩眼,之后便束之高閣,原來該怎樣還是怎樣。
後來我才發現,問題不在于學習方法,而在于我們的孩子不懂得學習是怎麼一回事兒。
什麼是學習?
我覺得,從廣義上來講,學習就是帶來態度或行為的變化,這就是學習。
比如,之前你沒見過蘋果,現在見過了,以后再見到蘋果,你就知道,哦,這是蘋果。
再比如,之前不知道F=MA,現在知道了,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我可以用這個公式來解決問題。
你看,不僅要知道,還得要做到,這才是學習,換句話說,學習不僅僅是輸入,關鍵還在于輸出,你能輸出多少,就意味著你有多少的學習成效。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