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兒童教養
兒童健康
育兒好物
兒童安全
簡易生活
全部
    
學霸們的學習方法有幾十種,但原理僅此一個!2分鐘即可掌握
2023/08/20

今天的案例讓人哭笑不得。

小偉是初一的學生,要拿乖孩子的標準來衡量他絕對不過分,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完成作業,平日里懂事聽話,對學習既專注又熱情。

但就有一點,成績始終上不來。

類似小偉的孩子還真不在少數,相信我們都見過那種默默無聞,認真學習的孩子,他們的努力真的很讓人感動,然而,他們就是搞不定考試這件事。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

其實,學習這件事有三個重要的內容,第一、想學,有學習的動力;第二、能學、有專注的學習狀態,第三;會學,懂得好的學習方法。

不夸張地說,想要搞定學習,這三件事缺一不可!

關于想不想學,能不能學的內容,我們之前有幾篇對應的文章,關注@米哈里EDU查看即可,今天我們 主要討論」會不會學「這件事。

說來也不新鮮,網絡上關于學習方法的文章還真不少,我曾經就整理過一份清華北大學霸們的學習方法集。

然而,奇怪的是,家長和孩子們都說很好,但沒幾個人會落到實處,大多都是看兩眼,之后便束之高閣,原來該怎樣還是怎樣。

後來我才發現, 問題不在于學習方法,而在于我們的孩子不懂得學習是怎麼一回事兒。

什麼是學習?

我覺得,從廣義上來講,學習就是帶來態度或行為的變化,這就是學習。

比如,之前你沒見過蘋果,現在見過了,以后再見到蘋果,你就知道,哦,這是蘋果。

再比如,之前不知道F=MA,現在知道了,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我可以用這個公式來解決問題。

你看,不僅要知道,還得要做到,這才是學習,換句話說, 學習不僅僅是輸入,關鍵還在于輸出,你能輸出多少,就意味著你有多少的學習成效。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再來看案例中的小偉,他的問題就是只懂得一味地輸入,而不懂得更重要的輸出,既然你都輸出不了,那怎麼可能考的好。

那問題來了,既然學習的關鍵在于輸出,那究竟要如何輸出,或者說如何訓練輸出的能力?

 

我有一朋友,他是某985重點大學的數學系研究生,數學系哦,你知道我在說啥。

有一次剛好聊到學習,他說:「上學時候,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給同學講題,為了在同學面前露一手,他會把相關問題研究到透徹為止」。

不得不說,朋友雖說是為了得到同學的欣賞,但他的這種做法剛好就是學習的最佳方案。

一個老農民坐在去北京的火車上,他說自己的三個孩子考上了清華。

旁邊人詫異地問:「您是如何培養出三個清華生的?」

老農民說:「上學要花錢,我怕娃到了學習不好好學習,于是,我叫他們每天回來把學校學的知識講給我聽,如果遇到講不清楚的,那就叫他第二天再問老師」。

你看,農民伯伯雖然不懂教育,但他這一招也是學習的最佳方案。

有人管這個叫費曼學習法,也有人管它叫刻意練習,叫什麼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習就應該如此,一套理論,一個工具,如果你都不會用,就說明你還沒琢磨透,那你怎麼可能說自己已經學會。

因此,把學到的知識,講出來給別人聽,而且還得讓別人聽得懂,聽的明白,聽得會,這就是最好的輸出手段,也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以教的方式學固然好,可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具備教授的環境,因此,還有一個辦法,也可以有效訓練孩子的輸出能力。

我管它稱為 「知識的系統化,結構化」

我們都知道,考試絕對不是考察單一的知識點,如果是這樣,那隨便一個學生都可以上清華,因為我們只需要機械性地記憶就好。

實際上,考試的本質是知識的連貫性,就是你需要把學到的有關知識點連貫起來,靈活地應用到各個題目中。

這就意味著,孩子們的大腦中需要有一個系統化,結構化的框架,這個框架就像地圖一樣,從任何一個點出發,都可以連接相應的知識點。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想從A點到F點,但是,從A只能到達B,但是我又發現,從F可以到達D,而D和B剛好又連在一起,那麼我就解決了從A到F這個問題。

同樣道理,孩子們也需要有這種系統意識,不要把知識點當成獨立的存在,而是想法子把它同其他的知識點貫通起來。

那具體怎麼做呢?

辦法就一個,列思維導圖,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把知識點串起來,并且不斷思考每一個環節可能的延伸,之后經常重復這樣的訓練,直到把它當成地圖一樣,刻在腦海中。

 

為什麼要這樣做?

因為學習的本質就是大腦的重塑,準確來說,就是增加和強化大腦神經元的連接網絡。

你看我們的大腦,神經元連接雖然很復雜,但是它必須得是結構化,系統化,只有這樣,才能高效地解決問題。

因此,學習必須得遵循大腦的生理邏輯:

通過不斷地輸出,來強化神經元鏈路,讓它更粗,更寬敞, 通過對知識的結構化,系統化,讓它更匹配大腦的生理規律,更容易在大腦中扎根

俗話說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話就告訴我們,做任何事得學會動腦子,得找方法,找竅門,我所見過的學霸,無一例外,都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論。

而這些學習方法論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就是充分調用了腦力,進行了深度的思考和規劃。

而反觀很多孩子,看似很勤奮,不停地看書做筆記,其實這些都是在低水平的重復,大腦處在一個空轉的狀態。

因此,用對方法,努力才不會白費!

需要注意的是:

中小學的知識還沒到需要拼智商的時候,因此,方法才是王道!

北醫護妹花80萬,將18坪舊房大改造,1坪都不浪費,衛生間干濕分離,陽光大陽台超治愈
2023/07/06
奶奶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7/06
新竹三口之家爆改40年老房,樸素布局卻一塵不染,看過的人都說溫馨:這才是真正的豪宅!
2023/07/06
月薪4.5萬,房貸530萬,買下40坪的房子,裝修壓力大,但有家了~
2023/07/06
斷舍離女孩出圈上央視,88㎡的家僅6件傢俱,常年堅持「不消費」
2023/07/06
52歲阿貝為愛妻用「6貨櫃花130萬」造60坪天然花園別墅,走進空中花園如進仙境
2023/07/06
屏東小夫妻,爆改46年狹長昏暗老房,改完明亮舒適,夢中情房無疑了!
2023/07/06
家長在「這3個方面」越舍得,孩子以后「越有出息」,和錢無關
2023/09/24
「邋遢奶爸」帶娃火了,萌娃「邊走邊提褲子」,內心:我太難了!
2023/09/24
「超淡定哥哥」當著弟弟的面吃雪糕,弟弟「著急的模樣」太搞笑:混得最差的二胎!
2023/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