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巒蒼茫,冷風如刀,山里的冬天,總比外面來得更早。
借著微弱的晨光,女孩麻利地套好了衣服,接滿一壺水放到爐子上,隨后取來幾個土豆,顫顫巍巍地踩著板凳,在灶台上切起了土豆。
厚重的菜刀在她的小手里,幾乎難以握穩,小心翼翼地切完了土豆,她又點起了鍋灶,倒油、翻炒、動作稚嫩卻嫻熟。
「啪」的一聲,一粒油星兒突然濺到女孩的臉上,她慌忙跳下板凳,一手捂著臉,一手還不忘拿著鍋鏟:「哎吆,燙死我了!」
屋內,不時傳出陣陣[呻·吟],偶爾夾雜著無奈的嘆息。
這不是影視劇里的情節,而是發生在貴州遵義山區里的真實場景。
女孩有個洋氣甜美的名字——王安娜,當時還不滿6歲。
這個年齡的女孩,不應該正依偎在父母的懷里撒嬌嗎?是什麼原因,讓一個不到6歲的女孩承擔起了這樣的責任?
這背后,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
貴州省遵義市竹元村,彼時,是當地有名的「深度貧困村」。
2011年,當王安娜在這里呱呱墜地時,等待著她的,是一個搖搖欲墜的家。
不幸的根源,來自她的爸爸王建民。
因為涉及一起經濟案件,王建民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5年。
判決書送達時,猶如晴天霹靂,全家人崩潰了,尤其是王建民那有孕在身的妻子,悲憤交集幾度昏厥。
她不敢相信,平日看著木訥膽小的丈夫竟然會牽扯到經濟犯罪。更令她崩潰的是,這個貧困的家里,幾畝薄地成了唯一的收入來源,公公婆婆體弱多病,上面還有個年近九旬的祖母,唯一有勞動能力的丈夫還鋃鐺入獄,一家人該何去何從?
王家是村子里的外姓,王建民又是家里的獨子,村里沒有親戚可以依仗。無奈之下,王建民的父母,只得拖著病體艱難耕作,對于在大山里生活了一輩子的他們而言,除了種地,似乎也沒有其他的糊口營生。
幾個月后,小安娜的降生,讓這個家第一次充滿了歡笑。
自此以后,家里的吃穿用度都得顧及這個小生命,只是如此一來,一家人的日子變得更拮據了。
看著懷里嗷嗷待哺的女兒,環顧這個四面漏風的家,以及三個病懨懨的老人,小安娜的媽媽,經常忍不住抽泣。
在一個寂靜的深夜,將女兒哄睡后,她悄然走出了這個支離破碎的家,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
那時的小安娜,只有七個月大。
生活不相信眼淚,無論如何,日子還得繼續。
小安娜由曾祖母照料,爺爺奶奶佝僂著身子在地里勞作,雖然辛苦,可看著日漸長大的孫女,彼此心里又有了盼頭。
2014年的一天,三歲的小安娜無意間從屋里翻出一張照片,上面有一對笑容滿面的年輕男女。在此之前,她從未有過關于父母的任何印象,可那一刻,她突然覺得,這兩個人,應該就是自己的爸爸媽媽。
此后的日子里,小安娜經常坐在門口的石頭上,偷偷地拿出那張照片端詳,嘴里還喃喃自語:「什麼時候你們能從照片里走出來,帶我去玩呢?」
可當村里人問起她的爸爸媽媽時,小安娜要麼沉默不語,要麼就遠遠地跑開。
看著懂事得令人心疼的孫女,爺爺奶奶忍不住偷偷抹淚。
2016年,厄運再次降臨到這個不幸的家庭。
由于操勞過度,不堪重負的爺爺離開了人世。這也就意味著,這個家庭堅持下去的希望,只能依靠年過半百的奶奶。
此時的小安娜已經五歲了,在奶奶的教導下也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為維持生計,奶奶不得已將她托付給年邁的婆婆照料,自己則獨自前往縣城打零工。
可不到半年,奶奶就發覺雙腿隱隱作痛,起初她以為是腿抽筋沒當回事,休息了幾天后,癥狀反倒加重了起來。實在挨不住只得前往醫院做了檢查,結果顯示,她患上了滑膜關節炎。
醫生告訴她,這種病治愈的機率很小,目前只有靠休養加保守治療才能勉強維持,不能長時間站立,還極有可能導致下肢癱瘓。
如此噩耗,對于這個家的現狀而言,無異于雪上加霜。
看著天真爛漫的孫女,奶奶淚流滿面:「如果哪天我不在了,安娜怎麼辦?」一旁的小安娜見狀,趕緊抱住奶奶安慰道:「奶奶不要哭,還有我呢!」
「安娜,奶奶以后燒不了鍋(燒鍋,貴州方言,做飯的意思),你能學燒鍋嗎?」奶奶擦干淚水,心疼地問著還沒有灶台高的孫女。
「肯定能!」小安娜的回答,干脆利落。
于是,在奶奶的指導下,懵懂的小安娜開始學著笨手笨腳地做飯炒菜,洗衣掃地,承擔起了照顧55歲的奶奶和93歲曾祖母的責任。
所幸家里通了電,還配有電飯鍋,煮飯倒是不難,最難的,是炒菜。
所謂的炒菜,大多是燉土豆。因為作為山里最常見的蔬菜,土豆產量高耐存儲,做起來也相對容易些。
盡管如此,剛開始能將土豆燉熟,對于小安娜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她先將墻上掛著的菜刀和砧板費力地取下,再將土豆去皮洗凈,然后提著對她來說沉重的菜刀將土豆切開,澆油翻炒,再加水將土豆燉爛。
這便是本文開篇的那一幕,濕潤了無數人的眼眶,卻是安娜習以為常的家務。
趁著鍋里的土豆不需要照看,小安娜按照奶奶的指示,提著小筐到村里鄰居家的菜地里摘些青菜,均衡營養的同時也能調和口味。
出于對小安娜的同情,鄰居們也時常救濟她們祖孫三人,村里的菜地對她都是開放的,想吃什麼菜隨便摘。
摘完青菜后,小安娜不敢耽擱,先將青菜洗凈,再將燉好的土豆盛出鍋,然后再將青菜炒好端上桌。
接下來,她開始照顧奶奶和曾祖母吃飯。
奶奶只是行動不便,自己吃飯沒問題。所以她將土豆和米飯攪成糊狀,再一口一口地喂給牙齒掉光了的曾祖母,怕飯菜太燙,每遞出一口,她還貼心地用小嘴吹一吹。
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只有5歲的孩子。
生活的磨礪,讓這個稚嫩的孩子,展現出了遠超同齡人的成熟與堅韌。
待兩位老人吃罷,小安娜才開始吃飯,然后收拾碗筷打掃衛生,一上午的時間,就這麼過去了。
奶奶和曾祖母都很怕冷,大多數時候,屋里的爐子是不能熄火的,所以小安娜每天還得拖著一屜沉重的爐渣,一點點地拉到門外倒掉,再回來給爐子添上一鏟煤塊。
遇到天氣好的時候,小安娜還不忘記攙扶著曾祖母出來曬太陽,再將家人的換洗衣物泡在盆里倒上洗衣粉。過一會兒,奶奶支著椅子出來洗衣服,小安娜在一旁幫忙倒水換水,然后將奶奶擰干的衣服掛在晾衣繩上。
下午的時間很長,準備好晚飯的食材后,小安娜就陪奶奶和曾祖母一起聊天,直到斜陽西墜。
吃過晚飯后,小安娜打來一盆熱水,細心給奶奶和曾祖母泡腳,聽到她們的鼾聲自己才安心入睡。
一個暴雨傾盆的夜晚,奶奶腿疼難忍,家里卻沒有藥了。看到奶奶痛苦的神情,小安娜拿起空藥瓶就沖了出去。
下雨天的山路泥濘難行,當渾身濕透的小安娜出現在村醫家門口時,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這樣的日子,小安娜堅持了將近一年,自始至終毫無怨言。
2016年年底,小安娜的故事被村里人傳播出去,引起了遵義市民政部門的關注。當扶貧辦的工作人員來到小安娜的家,看到她正吃力地拿著火鉗往灶里添柴時,所有人都沉默了,隨行的兩位女士,忍不住落淚。
此前在來的路上,他們還將信將疑,認為是村民刻意夸大了事實,一個5歲的小女孩,能生活自理就算不錯了,哪能照顧兩位行動不便的老人?
可親眼看著小安娜那凍得通紅的臉蛋,握著她那粗糙的小手,他們不得不相信,眼前這個女孩的身上,潛藏著比成年人還要強大的能量。
隨后,小安娜一家被列為重點扶貧對象,小安娜被安排到了鎮上的幼兒園,奶奶和曾祖母每月可領取近一千元的補助金。
除此之外,當地政府還為這個家委派了一對一的幫扶人員。如此一來,小安娜可以安心讀書,奶奶和曾祖母也有了照顧。
她的臉上,終于露出了屬于這個年齡的童真和笑容。
小安娜的事跡經過媒體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無數網友被這個堅強的小女孩感動得熱淚盈眶,紛紛伸出援手。
2017年10月29日,小安娜被評選為年度「全國十佳孝心少年」,登上了央視的舞台。時年6歲的她,是獲獎的孩子里年齡最小的一個。
頒獎典禮上,主持人白巖松逗趣地問她:「我看你特別愿意笑,這是為啥呢?」
小安娜認真地回答:「因為想起奶奶很開心。」
2018年7月,因為曾祖母的離世,小安娜第一次見到爸爸王建民。
由于在獄中表現良好,王建民被特許離監探親。見到眼前陌生的女兒,王建民痛哭流涕,倒是面對此前從未謀面的爸爸,小安娜表現得一點兒都不生分。
她拉著爸爸的手不停地噓寒問暖:「你每天吃得好嗎?睡得香不香?」到了吃午飯的時候,她像個小大人一樣往爸爸碗里夾菜,還不忘囑咐他多吃點。
返回監獄前,奶奶帶著安娜為爸爸送行。轉身的那一刻,安娜叫住了爸爸:「爸爸,我等你回來!」
稚嫩的童音,回蕩四周。那一刻,王建民破防了,被突破心理防線的他,朝著蹣跚的母親和弱小的女兒磕了幾個響頭,隨后跌跌撞撞地走向了監獄的大門。
王爸爸寫給電視台的感謝信
轉眼間,五年過去了。
在政府的關懷下,奶奶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家里的房子也被重新修整過,一條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家門口。
12歲的小安娜仍在鎮上的小學讀書,在老師眼里,她是成績優異、勤勞獨立的好學生,在鄰居眼里,她還是那個孝順懂事的好孩子。
與此同時,監獄那邊也傳來了關于她爸爸的消息。積極配合改造的王建民,獲得了減刑的機會,或許要不了多久,一家人就可以團聚了。
放眼全國,安娜的故事,絕非個例。
像她這樣明明有父母,卻沒有被父母撫養的孩子,有一個獨特的稱謂——「事實孤兒」。而據不完全統計,這樣的孩子,全國大約有50萬人。
他們的父母,有人患病,有人入獄,有人下落不明。而他們要麼像小安娜一樣,艱難地支撐起一個家,要麼輾轉在親戚間受盡世態炎涼。
所幸,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這一特殊群體。從2020年1月1日起,我國全面實施了「事實孤兒」的保障制度,小安娜的故事將不會再被延續。
如今的小安娜,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我們有理由相信,她的未來必定屬于星辰大海。
因為那些在泥沼中成長起來的人,將會擁有強大的內心和希望,而這一切,終將化作滋養她一生的能量。
生活從來不會辜負一個認真而努力的人,哪怕對方是個不到6歲的孩子。
共勉。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