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兒童教養
兒童健康
育兒好物
兒童安全
簡易生活
全部
    
80%的孩子不愿意在幼兒園「拉便便」,背后的「原因」讓人心疼
2023/08/18

一份全國幼兒成長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有高達80%的兒童不愿在幼兒園拉便便,只有20%不到的兒童不受影響。

孩子長期憋便便,肯定對身心都不好,那為什麼孩子都不愿在幼兒園便便呢?

孩子內在安全感不足

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恒河猴實驗 。科學家把小猴子放在籠子里,一邊是絨布做的母猴,一邊是拿著奶瓶的鐵絲媽媽。

小猴子只有餓極了,才會去鐵絲媽媽那里喝奶,大多時候它更愿意和絨布做的母猴在一起。

更可怕的是,科學家發現,沒有母猴陪伴長大的小猴子,性格孤僻,攻擊性強,也不能和其他猴子正常交往。即使它有了小寶寶,也很難將其養育長大。

這個實驗說明,信任和愛是每個孩子早期最需要被滿足的需求之一。

如果孩子的安全感需求,在父母或者主要撫養人處得到滿足,比如,得到充分的陪伴,及時反饋,以及母親情緒相對穩定,孩子到哪兒都會覺得很放松,也會很容易適應新環境。

那他上幼兒園期間,如果想排便便,自然而然就會滿足需求,主動找老師。反之,如果孩子安全感缺失,他就可能會出現不愿在學校便便等問題。

孩子有了羞恥感

孩子從3歲開始,就有了羞恥感,知道上廁所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

有的幼兒園是開放式的蹲坑,沒有門遮擋,而且孩子都是排著隊集體上廁所,這樣孩子就需要在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的注視下拉便便,即使是大人,被人盯著上廁所也會不舒服,何況是孩子。

慢慢地,孩子就寧愿憋著,也不愿意在幼兒園拉便便了。

害怕被批評

假如在幼兒園,一個孩子不小心尿濕了褲子,或者更嚴重的將便便拉在身上了,老師剛巧心情不好或者太累了,可能就會抱怨孩子,甚至批評孩子。

這樣,對其他的孩子來說,就會認為尿褲子和便便,是不好的事情。我如果尿褲子或拉便便了,就會被老師批評,老師會不喜歡我,因此,更不愿意在幼兒園拉便便了。

看到這里,似乎覺得這個問題挺無解的,孩子太小,跟他說再多可能都沒有用,更不可能去改變學校和老師,那怎麼辦?

首先,接納孩子的選擇

不管孩子是否選擇在學校便便,父母需要全然接納他,孩子才會有安全感。

首先抱抱孩子,在雙方情緒都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和孩子進行一個鼓勵式的溝通。

比如,問孩子,你在學校憋大便,感受怎麼樣,你當時有什麼想法,最后你是怎麼行動的。如果你手里有個魔法棒,你會如何改變你的感受,你的想法又會如何改變,你的行動會有什麼變化。

鼓勵式溝通的關鍵是,父母不要直接下達指令,而是通過啟發式問題,讓孩子逐步自己找到解決方案。

其次,花時間陪伴,玩角色互換游戲。

弗洛伊德說過,我們不能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但可以回應孩子的需求。

即使是媽媽,也不可能24小時陪伴在孩子身邊,但父母可以提供高質量的親子時光。

比如,可以和孩子閱讀便便相關的繪本,以科學的態度來看待排便便這件事。

然后,父母當孩子,孩子當老師,我們可以演繹出孩子在幼兒園拉便便的各種搞笑場景。

情緒不會消失,但當情緒被表達出來,孩子就會有更好的狀態,去迎接新的一天。

最后,鼓勵孩子自主且自信。

皮亞杰說:只有孩子自己創造的,才是孩子真正理解的。

在家時,父母需要多多鼓勵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準備小掃帚,讓孩子有機會幫忙掃地,讓孩子參與摘菜,讓孩子自己吃飯如廁等等。

當孩子獲得越來越多的價值感之后,他才會真正有自信,確認他是有能力的。

那他在學校,自然也會主動發展他的那部分,比如,自己決定是否在學校便便。

孩子是否在學校排便,不是重點,關鍵是,父母需要讓孩子擁有選擇的能力和勇氣。

北醫護妹花80萬,將18坪舊房大改造,1坪都不浪費,衛生間干濕分離,陽光大陽台超治愈
2023/07/06
奶奶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7/06
新竹三口之家爆改40年老房,樸素布局卻一塵不染,看過的人都說溫馨:這才是真正的豪宅!
2023/07/06
月薪4.5萬,房貸530萬,買下40坪的房子,裝修壓力大,但有家了~
2023/07/06
斷舍離女孩出圈上央視,88㎡的家僅6件傢俱,常年堅持「不消費」
2023/07/06
52歲阿貝為愛妻用「6貨櫃花130萬」造60坪天然花園別墅,走進空中花園如進仙境
2023/07/06
屏東小夫妻,爆改46年狹長昏暗老房,改完明亮舒適,夢中情房無疑了!
2023/07/06
家長在「這3個方面」越舍得,孩子以后「越有出息」,和錢無關
2023/09/24
「邋遢奶爸」帶娃火了,萌娃「邊走邊提褲子」,內心:我太難了!
2023/09/24
「超淡定哥哥」當著弟弟的面吃雪糕,弟弟「著急的模樣」太搞笑:混得最差的二胎!
2023/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