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兒童教養
兒童健康
育兒好物
兒童安全
簡易生活
全部
    
3步教你成為「不吼不叫」的父母,智慧的家長,從不跟娃「說第二次」
2023/08/20

大吼大叫應該是現在年輕父母最常用的教育方式了吧,曾經看過這樣一個采訪,被采訪者是一個七八歲的孩子,記者問孩子:「如果給你一個魔法棒,你最想實現什麼愿望?」孩子沒有猶豫的說:「我希望媽媽別再沖我吼叫」。

父母對孩子 大吼大叫的教育是一種最無效的教育,可能大家也知道是錯誤的,但是一股火上來之后,真是控制不住,但是要記住,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懂得教育的父母。

當你每天看著孩子看電視,不好好寫作業的時候,你是不是會苦口婆心的開始教育,當你帶孩子一天,累壞了的時候,會不會開始抱怨,當你孩子成績不理想,但是沒有上進心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會爆發?

其實靜香媽媽非常理解父母,因為我也有孩子,但是難道你大吼大叫過后,孩子以后就不會犯錯誤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所以不要因為圖一時之快,就隨便對孩子發火。

雖然說在 傳統的教育里,大吼大叫甚至打罵,多見怪不怪了,不過錯誤的方式會讓孩子更失敗,只有改掉這種 「棍棒教育」的思想,孩子才有可能進步。

專家做過研究,結果表明, 大吼大叫對孩子的傷害非常大,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未來,所以如果父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味地總用自己的想法對待孩子,那自然會讓他們產生抵觸情緒,從而影響親子關系。

前蘇聯的教育家曾經說過:

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同兒童談話、教訓他、命令他的時候,才是進行教育。你們是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在教育著兒童。你們怎樣穿戴,怎麼同別人談話,怎樣談論別人,怎樣歡樂或發愁,怎樣對待朋友和敵人,怎樣笑,怎樣讀報......這一切對兒童都有著重要意義。

那麼為什麼那麼多的父母都這麼喜歡用吼叫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呢?

為什麼父母都喜歡吼叫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

我家靜香平時放假的時候,就和撒歡了一樣,以為自己脫離了學校,離開了老師,終于可以自由了,于是開始在家隨便看電視、玩游戲,作業拖拖拉拉的根本不寫。

我好好和她說的時候,她就不以為然,有時候還會和我頂嘴,說我的教育太 「專政」了,而且還說我每天嘮嘮叨叨的,一遍又一遍的好好商量不聽,我就開始爆發了,孩子既然選擇 無視我,那我也就忍不住大吼大叫了。

其實 聰明的父母,從不跟娃「說第二次」。

聰明的父母,從不跟娃「說第二次」,3步教你成為不吼不叫的家長

在日常生活中,當孩子感受到父母采用 強勢的態度教育自己的時候,會自然而然的產生一種反應,就是開始 對抗父母。

即便最后的結果可能是妥協了,但僅僅是暫時的,父母對他們說的話,他們依舊沒有放在心上,這也就是為什麼,孩子認錯了之后,還會一次一次的再犯。

英國資深的教育專家 諾埃爾·簡妮思-諾頓提出了一個叫做 「永遠別說兩次」的方法,能夠有效解決這個問題。

其中告訴父母,不要反復的發出指令,而是要在冷靜、友善和平和的態度中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命令,這樣幾次之后,孩子就會從一件事情輕松過渡到另一件事情上,開始配合父母。

學會了不跟娃「說第二次」,靜香媽媽就用 3步教你成為不吼不叫的家長。

3步教你成為不吼不叫的家長

讓孩子把聽到的話再準確、完整地重復一遍

我們都知道,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要想知道孩子是否聽進去了你的話,就可以要求他們把你的話 再準確、完整的重復一遍。

孩子在重復的過程中,會自己思考問題,會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表達出來,自己理解、記住了,家長也放心了。

耐心傾聽

在生活中家長在對孩子大吼大叫之前都非常憤怒,一股火還憋著,要是孩子再多說一句,那沒準就是 破口大罵,其實這樣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讓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所以我建議各位父母,在管教孩子之前要冷靜,并且 耐心傾聽,畢竟不管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是有他們理由的。

放下身段

每位家長在成為家長之前也都沒有什麼經驗,所以 不要在孩子面前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如果你沒有辦法放下身段和孩子面對面溝通,那就永遠無法進行溝通。

既然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的,那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是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認識不到和不解決,要知道, 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學習的過程。

北醫護妹花80萬,將18坪舊房大改造,1坪都不浪費,衛生間干濕分離,陽光大陽台超治愈
2023/07/06
奶奶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7/06
新竹三口之家爆改40年老房,樸素布局卻一塵不染,看過的人都說溫馨:這才是真正的豪宅!
2023/07/06
月薪4.5萬,房貸530萬,買下40坪的房子,裝修壓力大,但有家了~
2023/07/06
斷舍離女孩出圈上央視,88㎡的家僅6件傢俱,常年堅持「不消費」
2023/07/06
52歲阿貝為愛妻用「6貨櫃花130萬」造60坪天然花園別墅,走進空中花園如進仙境
2023/07/06
屏東小夫妻,爆改46年狹長昏暗老房,改完明亮舒適,夢中情房無疑了!
2023/07/06
「媽媽,咱們家是不是很窮?」兩種不同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2023/10/01
孕期,孕婦常吃的3種食物,可能是寶寶黃疸的「源頭」,早知早好
2023/10/01
3歲看大7歲看老?想讓孩子「更出色」,7歲前家長要給他立下「這5個規矩」
202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