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愛打扮和不愛打扮自己的媽媽,培養出來的孩子會有區別嗎?
睿睿被老師叫家長了,不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好,也不是因為違反紀律,而是因為他的衛生狀況,實在是讓老師頭疼。
教室里整整齊齊地擺放著一排排的課桌,只有一張桌子,歪歪扭扭地「走」出了隊伍,就是睿睿的座位。
可能是因為教室里面比較暖和,他的外套脫下來了,就在桌子下面的地板上,上面全是腳印,誰從那里經過都要繞著走,不然就踩在上面了。
桌子上橫七豎八地擺著很多書本,數學、語文、英語,有課本也有試卷,還有很多書皮都已經破爛不堪了,根本就看不出來是什麼科目。
這張桌子的抽屜里面,滿滿的全是爛紙,有的看出來是寫過的作業,也有的團成一團……
說這個地方是「垃圾堆」一點兒都不過分,睿睿坐在座位上,腳下踩著自己的校服,小小的腦袋瓜,幾乎埋沒在這一堆廢紙爛書里。
他黑黢黢的小手,還時不時的摳摳鼻子,一會兒又吃手指頭……
班主任老師把媽媽叫來學校,想要說一說孩子的習慣問題,結果媽媽來的時候,外面套了一件棉襖,底下穿著睡衣褲子,頭髮還亂蓬蓬的,一臉沒有睡醒的樣子。
班主任也不知道該怎麼說,讓家長引導孩子養成好的衛生習慣了。
她發現自己任教以來,愛打扮和不愛打扮的媽媽,培養出來的孩子還是存在比較大的差距。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我們通過一個家長的外表,也可以看出她的生活習慣!
愛打扮自己的媽媽和不愛打扮的媽媽,養育出來的孩子也會有非常大的差別!
首先,孩子形象管理方面會有些差距
有人只要出門前,肯定要洗頭髮、換衣服,把自己收拾得大方得體,才覺得可以出門見人。
而有的人卻頂著一頭亂糟糟、油光光的頭髮去參加聚會活動,自己不在乎形象,別人卻覺得很尷尬。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