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時,想必許多人印象中最渴望的事情就是從父母手中獲得零花錢吧。對于孩子來說,獲得零花錢代表著他們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去吃垂涎已久的零食,或者是買一個心心念念的玩具。但是對于父母來說,給孩子零花錢則成為了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
方女士的兒子今年9歲了,正是開始有自己的喜好的年紀,每次出門總要買點自己喜歡的玩具或者是其他東西回家。
這天,兒子一放學回家就跟方女士伸手道:「媽媽,我想要10塊錢。」方女士認為這個月的零花錢已經給過了,于是便對兒子說:「我沒錢,你怎麼這麼能花錢?」
方女士原本認為這只是無心的一句話,沒想到從那以后兒子變得有點「緊張兮兮」的,經常詢問方女士哪些日常舉動最費錢。
後來,孩子的班主任聯系方女士,說前些天告訴孩子們準備一本筆記本,但是全班只有方女士的兒子還沒有準備好,還說因為不敢花錢才沒有買筆記本。
方女士這才知道,原來兒子向自己要錢并不是無緣無故的,反而是自己沒有仔細了解清楚情況而誤會了孩子。方女士向兒子道歉,并且答應今后不會再不清楚狀況時就責怪孩子亂花錢。
①孩子沒有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孩子的年齡還小,對于自己想要獲得的東西,經常不管多貴都會想辦法獲得。而許多父母之所以認為孩子會忍不住亂花錢,也正是因為孩子沒有形成正確的消費觀,所以當孩子沒有正當理由向父母要錢時,父母就會對孩子產生誤解。
②擔心孩子養成不好的消費習慣
許多孩子一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零食、書籍等經常都會走不動路,鬧著讓大人幫買也是常有的事。許多父母一看到孩子伸手要錢就誤會孩子又想亂花錢也正是因為擔心孩子養成大手大腳花錢的消費習慣。
即使父母希望孩子能正確看待金錢,也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法來阻止孩子獲得金錢。孩子伸手要錢時,這「3句話」父母最好爛在肚子里,能不說就不說。
①「你真是個敗家子。」
孩子年齡小的時候喜歡買一些自己喜歡的玩具或者零食是非常正常的,哪怕父母覺得孩子要零花錢的次數過于頻繁,父母也不要說孩子是「敗家子」。
這種說法會極大地打擊孩子的自尊心,也無法讓孩子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②「爸爸媽媽沒錢。」
許多父母希望孩子從小能夠形成勤儉節約的意識,所以經常用「爸爸媽媽沒錢」作為借口來搪塞孩子。
這種「善意的謊言」只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感覺,孩子長大后可能更容易將金錢視為一切。
③「壞孩子才要錢。」
一些父母為了不讓孩子亂花錢,于是經常給孩子灌輸「壞孩子才要錢」的觀念,其實這種話是錯誤的。
這樣雖然能有效防止孩子亂花錢,但是孩子就失去了正確管理金錢的機會,將來也無法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父母不應該一味地阻止孩子花錢或者是獲得零用錢,而是應該正確引導孩子去使用金錢而不是大手大腳地浪費,所以適當地讓孩子獲得零用錢還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