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隨著3胎的放開,你有沒有被催生娃?
眼瞅著優米馬上6歲了,催二胎的大軍日益強壯,不僅家里老人天天念叨,就連周圍的同事也隔三差五地要問一問。
確實,在這個「 再不生就要高齡產婦」的尷尬年紀,需要作出決策了。
還記得優米2歲左右時朋友們說:「 趕緊生,二胎差2~3歲,以后長大兩個孩子的感情最好!」。
現在她們的說辭已經變成了:「快生吧,現在幼兒園你還輕松些,等以后上學輔導作業,你就顧頭不顧尾了!」
常常有這種感覺,周圍人比自己還要著急,他們深怕我們錯過生二胎的最佳間隔年。
仔細想想,有意愿生二胎的家庭,好像都要面臨「二胎間隔幾歲最好」的問題。于是翻閱了不少資料,發現二胎間隔幾歲最好的研究還真不少,結論也眾說紛紜。
在生活中, 大多數人默認二胎間相差2、3歲是最合適的,畢竟年齡差較小,孩子們能玩在一起,能促進兄弟姐妹之間的親密感和情感連結。
但你知道嗎?翻了多項研究后,我發現答案可能和我們的想的不一樣。
研究發現: 兄弟姐妹間的年齡差異,會影響孩子們的情感和認知發展,適度的年齡差異,有機會促進孩子們的互助行為和社交技能的發展。
年齡差較小的兄弟姐妹之間,更容易共享興趣和愛好,也更容易有親密感。 年紀相差稍大的兄弟姐妹,較大的那個可能會扮演起指導和支持弟弟妹妹的角色,這種指引會讓他們更有自主性。而 差異過大時,則會更容易出現極端現象,要麼待弟弟妹妹如親子,要麼視弟弟妹妹為無物。
那到底二胎間相差多大才最合適呢? 發展心理學家布雷澤爾頓在《讀懂二孩心理》一書中,對孩子們的年齡差做了分類,列出了以下三種情況:
● 較小年齡差(如2-3歲):
這個年齡差意味著老大、老二還都是小寶寶。由于年齡相近,認知水平也比較接近,再加上相同的生活環境,會讓他們有很多相同的興趣愛好,因此 較小年齡差的兄弟姐妹更容易玩到一起。
而且較小的年齡差,會讓他們有很多共同面對相同挑戰的經歷,這能幫助孩子從中學習理解社會情境,培養協作和溝通的技能。
但這也隨之會帶來一個問題, 孩子潛意識里都希望獲得家長的關注。因此在分享和分配方面,較小年齡差的兄弟姐妹就很容易出現沖突。可能父母只是抱了其中一個,另一個的「醋勁」就上來了。
較小年齡差的多子女家庭,對父母有一定的挑戰。家長需要在照顧兩個孩子之間學會平衡,分別滿足他們各自的需求,不能讓某一個孩子感覺到「厚此薄彼」。
● 適度年齡差(如4-6歲):
兒童發展心理學不少專家主張:多子女家庭中, 適度的年齡差有利于避免激烈的競爭、兄弟姐妹的代際差異以及家庭中的焦慮情緒。
他們的研究顯示,適度的年齡差更有利于確保每個孩子在家庭中獲得更多的個體關注和陪伴。 家長將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照顧和支持每個孩子的成長需求,從而減少潛在的親子沖突。
但差異的年齡不能太大, 4~6歲這個區間就非常合適!
這個時間差,既不會讓孩子間因年齡差異太大玩不到一起,又能恰如其分地給老大樹立哥哥姐姐很厲害的形象。
相差4~6歲的兄弟姐妹,哥哥姐姐更容易成為弟弟妹妹的榜樣。弟弟妹妹會在與哥哥姐姐的相處中,學習模仿新的技能和行為,如語言表達、認知能力、情緒調節等。從而提升孩子的自主性和學習動機。
這個年齡差的老大已經有了走向獨立的心理準備,他們會更傾向于配合父母照顧弟妹,但這并不代表你可以忽視老大的需求。還是要記著老大也還是個孩子,一旦鬧起來,很有可能會退行。
●較大年齡差(如超過7歲):
二胎相差7歲以上的家庭,好處是,老二出生后老大已經不纏人了。但隨之而來的也會有另一個問題: 即將步入青春期的老大更喜歡有自己的空間,因此他們更容易和弟弟妹妹產生代際差異!
由于年齡差異較大,導致孩子間興趣愛好、語言表達和生活經驗都存在不同,會讓他們感覺彼此之間有較遠的距離。
哥哥姐姐更愿意與同齡人一起玩,弟弟妹妹可能無法完全參與其中,甚至在游戲和興趣上存在較大的分歧。
當然也有一部分哥哥姐姐會因為較早懂事,而更愿意寵著家庭新成員,所以有一部分年齡差異較大的家庭,兄弟姐妹間的關系會很好。
相比而言二胎相差4~6歲會更有優勢,但事實上不管孩子們年歲相差幾何,也不管他們平日有多麼愛吵鬧,只要父母對待他們態度平和、信任,孩子們都有機會相親相愛。就像:
沙溢、胡可家的安吉和小魚兒只差了3歲,綜藝里也會打架、吵架,但弟弟不見后哥哥的慌張,膩歪起來親親抱抱,分分鐘讓人甜度爆表;
陳小春、應采兒家的Jasper和弟弟相差6歲多,身為哥哥的Jasper更是把弟弟疼到了骨子里。
黃磊家多多和弟弟相差了11歲,但從網上曝光的生圖來看,這個姐姐還是相當有責任擔當的。
所以你看,多子女家庭和睦與否,跟孩子們的年齡差雖然有一定的關系,但跟父母的養育方式關聯更大。
如果想二胎,只要我們做好能一碗水端平處理兩個孩子的矛盾,不偏不倚包容他們,那麼只要家庭條件允許,就可以去實施了。
不過從孩子的成長來看, 或許讓二胎間相差4~6歲是個不錯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