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是清潔孩子不可缺少的一件事,把孩子洗得干干凈凈,家長看了也開心。
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冷空氣來襲,氣溫驟然下降,孩子抵抗力弱,容易生病,如果在不合時宜的情況下給孩子洗澡,容易造成孩子的健康問題。
特別是在下面幾個時間,就算再臟,也不應該給孩子洗澡。
劇烈運動后不要給孩子洗澡
秋天沒有了大太陽,孩子們都喜歡去外面玩,追逐打鬧,常常是弄得是一身臭汗,還臟兮兮的。
但如果這個時候馬上讓孩子去洗澡,會對他的健康不利。
首先,孩子在劇烈運動后,全身毛孔完全張開,這時脫衣洗澡,秋天的寒氣就會趁虛而入,讓孩子受涼,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感冒生病等。
另外,熱水會刺激孩子的毛細血管,使其擴張,這會造成孩子的心臟、大腦供血量減少,就會出現頭昏眼花,甚至眩暈等癥狀,還容易誘發慢性疾病等。
如果用冷水沖澡,后果可能更加嚴重,讓血管收縮,血液循環的阻力加大,加重心肺負擔,并讓抵抗力下降。
所以孩子在劇烈運動后,一定不能馬上就洗澡,先讓他休息一會兒,用毛巾把他身上的汗水先擦干凈。
一般等半個小時以后,孩子的體溫心率恢復正常了,再讓他去洗澡。
皮膚有破損時不要給孩子洗澡
孩子喜歡打鬧嬉戲,難免有磕磕碰碰的,甚至會留下一點皮外傷。
但如果孩子皮膚上有外傷,或者是有膿包、癤腫這樣的皮膚損傷時,千萬不要給孩子洗澡。
否則會讓創面擴散或受污染,要是水不干凈有細菌,孩子的傷勢可能更嚴重。
如果確實需要洗澡,可以使用擦浴的方式,來避開皮膚損傷的地方,給孩子清潔一下。
同理,孩子在接種疫苗后,也要當心。
因為接種的部位會留下一個微創口,如果在洗澡時接觸到了不干凈的水,就可能受到細菌感染,產生紅腫反應,對孩子的健康不利。
因此,孩子接種疫苗后的24小時內,最好都不要給他洗澡。
孩子發熱48小時內不要洗澡
秋季氣溫驟降,孩子很容易出現感冒發熱的癥狀。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發熱后,給他洗個澡是很好的降溫方法。
但給發熱的孩子洗澡,很容易使他出現寒戰甚至驚厥;
不恰當的洗澡方式,可能會使孩子的皮膚毛孔關閉,反而讓體溫更高;也可能會讓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致使寶寶身體的主要臟器供血不足。
另外,孩子熱退后的48小時內,也不宜給孩子洗澡。
因為這時孩子的抵抗力極低,馬上洗澡就容易遭受風寒,導致再次發熱,甚至情況更嚴重。
最好等到孩子完全康復之后,再給他洗澡。
剛吃完飯時不要給孩子洗澡
民間有句俗語,叫「飽不澡,餓不跑」,說的就是吃飽飯后不要洗澡。
同樣的,對于年幼的嬰兒來說,剛剛吃完奶時,也不要洗澡。
這是因為,洗澡會讓全身上下的血液流向擴張表皮血管,這就讓胃部及腸道的血液供應減少,進而影響到孩子的消化和吸收。
另外,吃飽飯、喝完奶以后,孩子的腸胃處于擴張的狀態,要是馬上洗澡,就容易引起孩子的嘔吐等問題。
因此,最好在孩子吃完飯后的一個小時,再給他洗澡。
孩子餓的時候不要給他洗澡
已經有研究表明,當人體處于饑餓狀態時,體內的血糖水平會降低。
如果這個時候給孩子洗澡,會導致他的血糖進一步降低,因為用熱水沖洗身體會提升核心溫度,增強身體的代謝速率,對血糖的消耗會增加,
孩子餓著肚子洗澡,就很容易出現低血糖,從而使他出現頭暈目眩、體力不支的問題,甚至會暈倒。
況且,孩子饑餓時心情不佳,讓他洗澡也不配合,容易哭鬧,還是先填飽肚子再洗澡吧。
睡覺前不要給孩子洗澡
有些家長覺得,睡覺前給孩子洗個熱水澡,能讓他睡得更香。
但事實上,這麼想的家長可就錯了,一個熱水澡,反而對孩子的睡眠有負面影響。
洗個熱水澡,會讓孩子的血液循環加快,體溫升高,心率變快,就不容易入睡了。
因為較高的體溫會抑制大腦分泌褪黑素,褪黑素又在加速人體入眠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因為剛洗完澡后,孩子是很難入睡的;
有時候孩子可能因為洗澡疲憊而入睡,這其實是一種被迫的入眠,對孩子的健康不利。
一般來說,在孩子睡覺前2個小時給他洗澡,既能去洗一身的灰塵,又能讓他安心入睡。
秋季給孩子洗澡,也是有講究的,家長們可要注意,這6個時間點,不要給孩子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