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叔最近很郁悶,辛辛苦苦的掙錢養家,送兒子上大學,怎麼畢了業也不愿回家。回家了也沒好氣,對自己和孩子媽媽愛搭不理的,有時還出言頂撞。都說養兒能防老,現在都快被氣死了,當初還不如生個女兒呢,省心。
劉叔的這種遭遇還挺普遍的,很多家長都覺得一把屎一把尿帶大的孩子一點也不心疼人,對親情很淡漠,但又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家庭本身的原因,孩子生下來都是一樣的,看完以下幾點你就明白了。
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圍著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要什麼給什麼,慣的一身的壞毛病,家長還不自知。孩子不僅缺乏主見和獨立性,責任感也比較弱。習慣向父母索取,覺得這是父母應該做的,完全不知道感恩。長大后又怎麼會體恤孝順父母呢?
我們總是說孩子的成長環境很重要,如果自己都不孝順,能養出孝順的孩子嗎?種下什麼因收獲什麼果,這樣的父母需要好好反思。
鹽城發生的一件事情,一個11歲男孩不小心弄壞了物品,找媽媽替自己賠償。媽媽覺得孩子老是惹麻煩,很煩,很生氣,結果男孩氣憤的掐住媽媽的脖子,和媽媽怒懟,據了解這位媽媽慣常用的是比較強硬的打擊式教育。
「我怎麼生了你這樣的孩子」、「你怎麼這麼笨」、「我也不指望你有什麼出息了」......在言語上很多家長們往往「口不擇言」,很容易傷孩子的自尊心,影響和孩子關系。在行為上,在孩子犯錯時體罰,打孩子。這種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孩子,不僅容易和父母疏離,缺乏安全感,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長大后很難孝順父母。家長們要反省自己,不要逞一時口舌之快,或是打孩子來出氣。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孝順,父母把孩子生下來,就有了養育孩子的義務,養育不單是「養」,更重要的是在「育」上,家長們還是長點心吧,別把孩子養成了「白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