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過度地賦予孩子更高的要求,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壓力和焦慮,形成一種與父母對抗的逆反情緒,從而引發應激反應。
高壓的教育方式下往往出現這種現象:明明極為簡單的題目,只要父母一站在旁邊,就什麼都不會;還有一些常常被指責的孩子只要一寫作業就開始頭暈腦脹,注意力分散,家長一看到這種情形就立即上火,然后一頓批判,孩子在打壓下勉強完成作業,但是依然錯漏百出。
其實有沒有發現,這是一種惡性循環,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遭遇過度的批判指責時候,內心只有一個想法:迅速逃避。
因此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先接受孩子的平庸,正常心對待,改變這種惡性循環,不要讓孩子把作業看成一種可怕的事物,讓孩子擁有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學習。
發現孩子的優勢我們要更多關注孩子的興趣點,發現他們的長處,盡量讓孩子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尋找到自信。要給與孩子更多的支持與包容,鼓勵他們,認同他們,只有在愛與鼓勵下成長的孩子,成年以后才能總是面朝陽光,一個快樂的、積極向上的人,無論將來從事任何行業,即使資質平庸一些,但也不至于是墊底的那個階梯。
家長要學會傾聽和觀察孩子,仔細了解孩子在不同環境中的表現,孩子們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方面會表現出積極和熱情。這時候,我們可以和孩子交流,傾聽他們對這些事物的看法,比如可以詢問他們,為什麼喜歡踢球?在踢球中你獲得了什麼?需要媽媽為你做什麼可以幫助你踢球方面取得進步?通過這類型的對話去引發孩子的思考,給孩子自己探索和自主學習的機會,從而把這些方法拓展到基礎文化學習上。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