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傳一段一位34歲媽媽輔導孩子作業時,情緒失控,導致腦干出血死亡的視訊,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議。
這類型的事件近年頻頻發生,有網友在評論區中說曾經因為輔導作業心梗住院,還有網友說每次輔導作業,整個小區幾乎都能聽到她的咆哮聲,但是他們都表示,等孩子睡覺之后,自己又默默地為失控行為感到后悔,一邊是望子成龍,一邊害怕傷害孩子,總是矛盾中反復循環。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類拔萃,成為社會的棟梁。
然而,現實中,有些孩子在學習方面表現得天分不足,這讓父母們感到非常焦慮,于是這類父母就會花更多的時間去輔導孩子的學習,輔導的時候往往會發生這樣的一幕:明明有些題那麼簡單,為什麼你就是那麼笨做不出來呢?
這種現象的背后難道都是當代大多數年輕父母情緒管理能力太差嗎?
非也,是因為當代社會競爭相當激烈,父母常常擔心孩子成年后會在社會中處于劣勢地位,因此他們總是希望可以早早的為孩子選擇好優秀的賽道,把他們培養成社會精英。
然而許多父母卻忽略了一點,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都有各自的優劣勢,俗話說:「成為天才需要99分的努力和1分的天賦加持。」很多人僅僅看到了99分的努力而忽略了后半句,這1分的天賦是人生是否能取得卓越成功的關鍵。
上天有時候也不是那麼的公平,并非每個孩子一出生都天賦異稟,有些人資質平凡,注定成為不了某個領域的頂尖人物,就算如此,孩子將來如果平平凡凡地過完一生又會怎麼樣呢?真的也不會怎麼樣,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能學著接受孩子的平庸呢?
當然,接受孩子的平庸并非是要放棄對他們的培養,面對孩子的平庸,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為孩子選擇正確的賽道呢?
父母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孩子既然能接受平庸的父母,那父母為何不能接受平庸的孩子呢?所以,我們不要將自己的過高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們能夠超越自己,為自己實現未能實現的理想。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