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中看到芝加哥一家醫院新生兒科招募「擁抱志愿者」的一則報道,引起了我的興趣:原來嬰兒時期接受的觸摸次數和觸摸類型會影響大腦的發育。
我知道觸摸在一個嬰兒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很多心理學試驗都證實過:一個經常接受溫柔觸摸、經常被父母擁抱的孩子能夠成長得更好,無論在大腦發育還是人格形成方面都有著比很少被觸摸和擁抱的孩子要強得多。
而這個針對新生兒的實驗結果還是令我有點驚訝。
Nathalie Maitre博士是一位新生兒專科醫師和神經系統科學家。
她和同事對61個出生時胎齡在24周和36周之間的早產兒以及55個足月寶寶進行了研究,分析了早產的時間和觸摸的質量對大腦發育的影響,研究結果具有重要意義。
他們設置了一個「吹氣」實驗來測試寶寶的反應能力。通過一系列數據分析發現:比起那些接受較少觸摸的早產兒,那些接受了大量積極的早期觸摸(比如喂奶,肌膚接觸的擁抱和按摩)的早產兒對吹氣的反應更加的強烈。
更令人擔憂和難過的是:那些遭受到大量消極觸摸(比如說腳跟抽血,靜脈注射,打針,移除膠帶等充滿痛苦的碰觸)的早產兒,其大腦對吹氣的反應則大大減弱。
也就是說:「消極觸摸」會阻礙寶寶的認知能力和社交能力的發展。
可見,照顧者對嬰兒充滿愛的撫觸和擁抱是多麼重要啊!
早產兒(紅線)和足月兒(黑線)
不知道你們看沒看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有一個3歲的小男孩Peter,從出生后一個月左右就住在俄羅斯的一家孤兒院里。
那里有兩個照管員,要輪班照料60個嬰兒。
想想這工作量有多大!
因為照管員實在沒有時間精力,所以每個嬰兒每天能跟成年人有大概45分鐘的互動——喂食、換尿布。
也就是說,其他23小時嬰兒們都只能孤獨地呆在自己的嬰兒床里。基本沒有人會對他們說話、抱著他們、撫摸他們。
當Peter3歲時被收養的時候,養父母給他檢測,發現他的大腦皮層萎縮,腦組織明顯比同齡人偏小。他的行為偏激、情緒波動很大,基本不會講話。
幸運的是,養父母非常有愛,也非常包容他,耐心對待他與異于普通兒童的地方,并幫助他努力融入集體生活當中。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