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兒童教養
兒童健康
育兒好物
兒童安全
簡易生活
全部
    
逆子絕非天生!家長「這5種行為」,極易培養出「叛逆」的孩子
2023/08/25

​「哎,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

「哎,別人家的孩子是來報恩的,我們家的孩子是來報仇的。」

「哎,我上輩子不知道作了什麼孽,今生才會遇到這麼一個逆子!」

「哎,早知道他是一個逆子,我當初就不會生他了!」

……

我相信,這些話大家都并不陌生。有的可能是從自己嘴里說出去的,有的可能是從別人嘴里聽來的。但其實,叛逆不聽話的孩子并不是天生的,這和家庭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如果家長有以下幾種行為,孩子成為逆子自然就不足為奇了——

(1)給予孩子特殊照顧,讓孩子享受特殊待遇。

現如今,不管家里是獨生子女也好,不管是二胎家庭也罷,對孩子們的關注度都是極高的。所以,現在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爺爺成了孫子,孫子成了爺爺。」諷刺的便是,家人過分抬高了孩子在家庭的地位,讓孩子從小就享受著最高的待遇,而往往這種環境,就容易把孩子培養得極為自私。

比如,孩子喜歡吃的菜,家人總是想方設法擱置在離孩子最近的地方,以此方便孩子夾菜;孩子喜歡的水果,就算是一次性買了很多,但家人也舍不得吃一口,總想著留給孩子吃;父母也好,爺爺奶奶也罷,過生日都是一副可過,可不過的狀態,但只要家里的孩子過生日,大蛋糕、新衣服、生日禮物等卻一樣不能少……

在這種特殊照顧下長大的孩子,從小就感知到了自己的「威風」,喜歡發號施令讓家人為自己做一些事情,如果家人不從,自己就開始打人、摔東西。上學之后,孩子根本改不了這一套,依然對同學們使用這一招,最終成為全班同學的仇敵。

擺正孩子在家庭的地位,孩子的需求和意見,我們要仔細聆聽,但至于是否施行,還得父母再三掂量。不能習慣性被孩子牽著鼻子走,作為父母我們得有自己的思想,只有不搞特殊化,孩子才不至于變得極其自私,才不至于沒有同情心,才不至于唯我獨尊。

(2)孩子犯錯正在接受管教,卻被其他家庭成員當面袒護。

表姐前兩天義憤填膺的給我們講了這麼一件事——她的二胎小兒子,白天已經吃了很多飯菜,外加零食,晚上散步回到家又想吃零食了。

見家里沒有其他零食了,爺爺便拿了一包方便面準備給小孫子泡來吃。表姐一邊告訴小孩兒,吃多了會肚子疼,不能再吃了;一邊告訴孩子的爺爺不能給孩子泡方便面。可爺爺怎麼也聽不進去,不僅開始撕包裝,還一副愛憐地對孫子說:「看,我孫子都說了他想吃東西。」

孩子聽著有爺爺撐腰,膽兒更肥了,不僅無視媽媽的教導,同時還給媽媽拋去一個不屑的白眼。

其實,類似的案例,在很多家庭也時有發生。比如:媽媽在監督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爸爸卻鉆出來一句「他還小,別把他管嚴了」;父母在給孩子講解,換牙期間要少吃糖果時,爺爺奶奶卻站出來嘀咕著「我孫子要吃,你們還不讓他吃,有沒有點良心?」

孩子犯錯,我們有義務引導孩子改正錯誤,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明辨是非,有所提升。而如果一方正在管教孩子,另一方卻站出來當面袒護,勢必會讓孩子是非不分,而這樣的孩子往往是教不好的。

無數個事實告訴我們,在「保護傘」和「避難所」的庇護下,不僅容易爆發家庭紛爭,也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扭曲和認知上的扭曲。

(3)孩子一路享受有求必應,所有的要求都被輕易滿足。

在有的家庭,明明在家里孩子有類似的玩具,但孩子只要開口想買,家長就算是再不愿意,也不忍心拒絕;在有的家庭,明明知道零食吃多了對孩子身體不好,但家長為了討孩子歡心,還是愿意義不容辭地購買;在有的家庭,明明知道放學回家就會吃晚餐,但是在校門口卻依然答應孩子買各種垃圾食品……

有求必應,成為很多家庭陪伴孩子的現狀;輕易滿足,成為很多家長慣壞孩子的根基。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學著明辨是非的階段,如果家長沒有做出正確的指引,那麼孩子己有可能在混淆視聽之后走上歪路。

每一次去逛超市之前,和孩子說明我們此去的目的是買什麼;如果遇到孩子胡攪蠻纏非要買的東西,我們要給孩子分析這個東西的實用性,又或者換一種思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切不可看著孩子擠出兩滴眼淚,就心軟答應了。

要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試探家長底線的過程。如果這一次孩子以胡攪蠻纏讓家長妥協了,那麼下一次他還會用同樣的伎倆來對付家長。

從小教會孩子珍惜物品,不浪費糧食、不浪費金錢,讓孩子試著領會和區分什麼叫必須購買,什麼叫可以不買。

(4)允許孩子三餐無規律、學習懶散、作息隨意。

在電子產品極其普遍的時代,手機、電腦、電視、平板等無一不是孩子的最愛。為了能夠在這些東西上面得到精神撫慰,孩子們開始變得頹廢不已。小小年紀,夜不收早不起,頭一天夜里玩到凌晨都舍不得入睡,第二天早上卻賴在被窩里,怪被窩非要困住他。

一旦電子產品上癮的孩子,學業幾乎就成荒廢狀態了。很多家長面對這個結局,罵的是馬化騰,罵的是這個時代,罵的是這些電子產品本身,卻不曾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上面是否做好了標桿和引導。

首先,我們應該規范孩子的作息時間,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適合孩子的作息時間表,并且嚴格按照計劃進行。其次,不杜絕孩子跟電子產品接觸,因為這是時代發展的必需品,一旦被禁止接觸,無異于讓孩子落后于整個時代,但是在玩耍的時間上面要得到嚴格把控,不能毫無底線的讓孩子得寸進尺;再次,父母做好榜樣,如果你都是一個邋遢、懶散、毫無上進心的孩子,又什麼去奢望孩子努力上進呢?

最后,學會鼓勵孩子,認可和表揚孩子進步,只有在正能量的引導中,孩子才會用更高的要求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5)習慣喪心病狂地控制孩子,或者崇尚毫無底線地祈求孩子。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都出現了兩種比較極端的家庭教育方式——

第一種,習慣喪心病狂地控制孩子。比如:孩子已經寫了四十分鐘的作業了,孩子感覺很疲憊,想要休息幾分鐘再進入到學習之中。但家長卻認為,作業沒有完成,定不能讓孩子休息,不然作業又要拖到很晚才能完成。在僵持之下,家長除了嘮叨、批評、辱罵以外,常常還棍棒上身。

最后的結局就是,家長氣呼呼,孩子滿身怨氣。時間長了,孩子也開始學著反抗,學著掙脫,變得逆反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第二種,家長崇尚毫無底線地祈求孩子。我家有個親戚,父母做賣菜的生意,平時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甚至一日三餐也難以按時完成。孩子進入小學以后,長期因為無人陪伴而晚歸,甚至在外偷偷摸摸、打架斗毆等。舍不得打自己高領時期生下的兒子,母親竟然一次又一次的向兒子下跪,祈求兒子按時回家,祈求兒子好好聽話。這樣的結局就是,父母在孩子心中威嚴全無,甚至還把媽媽向自己下跪的事情,當做談資給同學們炫耀。

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的適當管教,也需要我們適度的寬容。作為父母,我們要把握好這兩者的度,不能走極端。

北醫護妹花80萬,將18坪舊房大改造,1坪都不浪費,衛生間干濕分離,陽光大陽台超治愈
2023/07/06
奶奶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7/06
新竹三口之家爆改40年老房,樸素布局卻一塵不染,看過的人都說溫馨:這才是真正的豪宅!
2023/07/06
月薪4.5萬,房貸530萬,買下40坪的房子,裝修壓力大,但有家了~
2023/07/06
斷舍離女孩出圈上央視,88㎡的家僅6件傢俱,常年堅持「不消費」
2023/07/06
52歲阿貝為愛妻用「6貨櫃花130萬」造60坪天然花園別墅,走進空中花園如進仙境
2023/07/06
屏東小夫妻,爆改46年狹長昏暗老房,改完明亮舒適,夢中情房無疑了!
2023/07/06
哈佛歷時75年研究發現:長大后活得幸福的孩子,都有「這3大特征」
2023/09/22
「拋媚眼寶寶」看爸爸打游戲火了,網友:這小眼神,你爸爸心醉了
2023/09/22
來錯地方了吧?爸爸「穿工作服」開家長會「被嘲笑」,網友:并不好笑!
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