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錯過,都能迎來重逢。
踏過悠悠歲月,回首相望,等待的那個他/她還在原地駐足,未曾離開。
晨曉夫婦能夠破鏡重圓,如果說七分在人為的堅持(連載4),那麼還有三分則是上蒼的眷顧。
然而,正是這三分小確幸,讓晨曉夫婦的未來多了些不確定,埋下了隱憂。
為什麼這麼說呢?
路晨執行任務一夜未歸,歸曉得到的消息只有一把車鑰匙,加一句路隊讓你等著他。
等了十年了,還要再等,而且嚴重程度不知,危險程度也不知,隊友還著急忙慌地跑了。
歸曉強自鎮定,不斷的心理建設加自我安慰:
他戰友又不會說話,各個都是傻大個,就會反恐。
但巨大的恐慌還是逐漸淹沒了她,先是擔心地胃疼,而后是整夜地高燒和無邊夢魘。
鏡頭轉到路晨,他的人是站在嚴肅冰冷的審訊室里,可他的血卻是滾燙的。
他褪下軍裝前最大的心愿,馬上就要實現了!
偷車賊引出了走私犯,牽扯出了意想不到的大魚,兄弟冤魂、隊長大仇可以報了。
已經離開邊關反恐隊伍的路晨,毫不猶豫地加入了這場九死一生的任務。
臨走前,交代戰友高海留個口信歸曉,甚至沒有給歸曉去一個電話。
可能就是怕自己一去不回吧!怕多留一個字,歸曉真就忘不掉自己了。
高燒初醒的歸曉,意識迷離地睜眼,被任務耗盡了精力地路晨正斜靠在床邊。
歸曉忙蹲下來緊挨著他,溫度是對的,人是真的回來了!
失而復得的巨大驚喜,充斥著歸曉全部的感官,她腦子都是:
如果明天就有不可挽回的意外,你后悔不后悔,因為現實而放棄愛情?
忽然意識到,未來的每一天都是「意外」,所以她還在等什麼?
為什麼不結婚呢?
這時的歸曉仿佛回到了十幾歲,曾經橫亙在面前的種種現實因素,
工作、理想、家庭困境、難以啟齒的軟弱和退縮,瞬間不那麼重要,通通化作了虛無。
然而,生活的瑣碎,家人的陪伴,終究并非只有在乎的愛情能夠替代,還需要經歷漫長歲月的考驗。
更何況她最害怕的事情,一直在發生。
歸曉剛懷上寶寶的時候,路晨激動得睡不著覺,修了一整夜的車。
凌晨四點多,小區巡邏的保安還專門來看了看,確認了下不是偷車賊才放心離開。
準爸爸把兩個寶貝揣在了心窩子上,領證、婚禮、嬰兒床…在腦海里轉了無數遍。
然而,沒等準老公、準爸爸將規劃變成現實,基地臨時接到了支援任務,上頭點名要了路晨過去。
新挖掘出的爆炸物,常年埋在地底被侵蝕的厲害,且數目龐大,十分危險,都被集中送到了偏遠地區的工廠。
時間緊,任務重,領證的一天假期都沒能請得出來,路晨就跟著大部隊出發了。
對于路晨的事業,歸曉是打心底里支持的,忠誠和信仰總要有人守護,和平年代的安寧是因為有人在默默地負重前行,作為家屬,她與有榮焉。
懷孕的歸曉是脆弱的,她很注意讓自己不要生病,但還是感冒了,這時候路晨一個關心的電話都能讓她開心上好半天。
領證的那天,七月流火,熱得眼冒金星,歸曉充滿期待的頂著太陽,站在外頭等路晨。
想要第一眼看見他,想要一起邁進民政局的大玻璃門,這樣才有意義。
可等了又等,身體吃不消了人還沒到,挨不住進去吹空調,大廳從吵吵嚷嚷回歸安靜,最后,眼看著五點要關門了。
還好路晨及時趕到了,但連負責辦手續的阿姨都看不下去,一個勁兒替歸曉埋怨路晨:
你老婆坐在那兒等了三個小時,還懷孕,要不是看她等得這麼不容易,就該把你掛在門外邊讓你長個教訓。娶老婆怎麼能這麼不上心?
他這次回來,先護送了烈士的遺體,馬不停蹄地趕來才沒有誤了時間。
關鍵時刻妻子的等待,先驅后事的妥善安置,不在一個維度,孰輕孰重說不好。
但如果路晨這次沒有趕上呢?
歸曉歇斯底里地傷心無用,因為事情已經發生了,即便會被安慰,這份苦楚也已經受了。
甚至如果被戰友送回來,白布蓋著的是路晨呢?愛胡思亂想的孕期,難道歸曉不會后怕嗎?
會的。
所以懷孕七個月的時候,歸曉包了輛商務車千里迢迢去看了路晨,總要在孩子出生前見上一面。
她有些慌張,絮絮叨叨地給路晨交代了銀行密碼、股票基金、房產證……萬一呢,生孩子也有危險的,比如羊水栓塞,搶救都難。
在這份親密的關系里,歸曉一直在付出,從未求回報。
她乖巧、嫻淑,像許許多多的軍嫂一樣,在另一種意義上,為丈夫分擔著保家衛國的辛苦。
這邊任務剛結束,路晨又連軸轉,被借調去維護撤僑治安。
小范圍的撤僑任務,突然遭遇了襲擊,三人受傷,兩人傷重,其中一個就是路晨。
歸曉乍然聽聞消息,血都冰涼了,設想了無數次,碰到的時候還是擔心得不知所措。
她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但從未得到過幸福,和得到了幸福再失去,完全是兩回事。
慶幸地是,最后路晨安然恢復了,歸曉也順利生下了路初陽。
可以預見的,成了軍屬媽媽的歸曉,未來膽戰心驚的日子不會少。
雖說情出自愿,事過無悔,浪漫至極。
但生活的分量之重,多得是感情難以承受的點點滴滴,讓歸曉的生活沒著沒落的充滿了隱憂。
不過,日子是過出來,不是想出來的。
現實一點來講,隨著經驗愈加豐富、履歷愈發厚重,路晨也不會永遠沖鋒在反恐一線。
作為武警部隊中的精英,他至少會有兩個不錯的機會:
第一個是到齡退伍轉業,成為一名機關公務員,就會遠離排爆一線的危險。
他屢次立下軍功,又得領導青睞,等到轉業時軍銜肯定不低,會得到很好的安排。
第二個機會是留在部隊升入領導層,從事管理崗位,也會讓他離開一線工作。
從更高的站位來看,專業的排爆手稀缺,但能夠培養出更多專業排爆特警的專家更稀缺。
讓路晨一直留在一線排爆,才是對人才最大的浪費。
不是說專家不能干一線,而是有些人到合適的時候,去合適的位置,才能發揮出他最大的價值。
人生風雨路,有甜亦有苦,有哭亦有笑。
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沒有誰可以將日子過得行云流水,也沒有誰可以做到無憂無悲。
但走過平湖煙雨、踏過山河歲月,那些歷盡過劫數、嘗遍過世間百味的人,會更加生動而雋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