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兒童教養
兒童健康
育兒好物
兒童安全
簡易生活
全部
    
是不是大多數寶寶「6個月以后」都要發一次燒?這是為什麼呢?
2023/09/06

是不是寶寶6個月以后要發一次燒?對于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感冒、發熱的機會相對比成人多,6個月以內母乳喂養的寶寶,由于受母體抗體及母乳免疫活性物質的保護,出現感染性疾病的風險相對低一些。6個月以后的寶寶每年可能出現多次發熱,直到免疫系統相對完善了,發熱才逐步減少。

嬰幼兒為何會發熱?寶寶發熱物理降溫靠譜嗎?退燒貼管用嗎?什麼時候需要服用退燒藥?積食會導致發熱嗎?6個月前,尤其是母乳喂養的寶寶,從母體帶來的免疫蛋白,讓寶寶獲得第一層天然免疫保護層。所以,6個月以前的寶寶,只要控制好喂養量,不要積食,注意好寶寶的衣服增減,不要受涼,寶寶很少生病的。6個月以后,母體帶來的免疫蛋白和抗體消耗殆凈,這時候,又逐漸添加輔食。如果喂養不當,寶寶的營養吸收跟不上,自身免疫力還不完善,很容易生病。一旦受到細菌或者病毒感染,就很容易發燒。

之所以有這麼說法,是因為醫生會給家長們說,孩子們6月齡后,體內媽媽給的抗體就逐漸就降解了,所以,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就弱了。在面對這這個危險的世界,各種各樣的病原蜂擁而至的時候,孩子們就容易生病,而生病后,身體做出的反應最常見的是發熱。給大家稍微解釋一下,抗體就是針對各種病原的,每種抗體針對一種病原,能在病原進入體內后,快速的殺滅病原,在沒有癥狀之前就把病原消滅, 所以,人們就不知道自己生病了。

但是抗體要麼是媽媽傳給孩子的,要麼是病原(或者疫苗)進入體內,刺激身體產生的,沒有其他的途徑獲得。當母體中的抗體減少,寶寶要獨當一面的時候。有人會問:為何有的寶寶會生病,有的寶寶就不會呢?其實,和寶寶的先天體質和家長的護理有關。有的家長過度保護寶寶,不讓寶寶接觸一點外界環境,過度干凈,所以寶寶在家長的照顧下一直不生病,但是上幼兒園后,就不停的生病,這是因為寶寶之前沒有建立良好的免疫系統,免疫系統被過度「保護」起來,沒有經過「歷練」。所以,一旦接觸外在環境,就不堪一擊了。

發燒會不會造成肺炎,其實肺炎和發燒沒有必然聯系,并不是發燒導致肺炎,而是肺炎容易出現發燒的癥狀,所以大家不要本末倒置,發燒本身是不會燒成肺炎的。發燒抽筋也是家長非常恐懼的事情,確實有2%-5%的2-5歲的孩子在發燒時出現抽搐,多半是良性的疾病,我們稱之為熱性驚厥。熱性驚厥不會持續太長時間,也不會對孩子的生理、智力等造成任何影響。當孩子年齡增大以后,大腦穩定性增加,就不會再出現抽筋的情況,所以遇到發燒抽筋,醫生告訴你是熱性驚厥,就不用太擔心。所以,寶寶小時候生病發燒并不是壞事,發燒是機體的一種應激反應。簡單的來說,當病原微生物侵害我們身體時,大腦就會發出指令,將體溫升高,將有害的細菌殺掉一批。所以,這是一種自我清除的過程,只要不是高燒,家長不必太擔心。每當細菌病毒侵害寶寶一次,寶寶免疫系統就會被激活一次。

大部分寶寶都是這樣,因為寶寶這段時間會出幼兒急診,突發高熱,3-5天熱退出疹,皮膚上出現玫瑰色斑丘疹,并且白細胞總數下降,淋巴細胞增高,不過不用擔心,疹子過幾天就會自己下去,疹子也不疼也不癢,但是高燒不同,有的人就是輕微的高燒,有的就是反復性的,出一身汗不燒了,過幾個小時,又開始燒起來了,我家寶寶6個月那會就出現幼兒急疹了,高燒39.5度,而且是反復性的,那會不知道是幼兒急疹,特別害怕,怕燒成肺炎,後來去了醫院,醫生檢查完說是肺炎要住院,住院到第三天晚上的時候,晚上看到寶寶身上起了許多小點點,我還以為是吃退燒藥過敏了,就趕緊去找醫生,醫生說不是過敏,到早上主治醫生上班了,找主治醫生,醫生看后說讓做個血常規,結果白細胞下降,淋巴細胞升高,醫生說是幼兒急診,因為幼兒急診是熱退診出,所以一開始不知道,可憐的寶寶醫院呆了5天。

北醫護妹花80萬,將18坪舊房大改造,1坪都不浪費,衛生間干濕分離,陽光大陽台超治愈
2023/07/06
奶奶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7/06
新竹三口之家爆改40年老房,樸素布局卻一塵不染,看過的人都說溫馨:這才是真正的豪宅!
2023/07/06
月薪4.5萬,房貸530萬,買下40坪的房子,裝修壓力大,但有家了~
2023/07/06
斷舍離女孩出圈上央視,88㎡的家僅6件傢俱,常年堅持「不消費」
2023/07/06
52歲阿貝為愛妻用「6貨櫃花130萬」造60坪天然花園別墅,走進空中花園如進仙境
2023/07/06
屏東小夫妻,爆改46年狹長昏暗老房,改完明亮舒適,夢中情房無疑了!
2023/07/06
「媽媽,咱們家是不是很窮?」兩種不同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2023/10/01
孕期,孕婦常吃的3種食物,可能是寶寶黃疸的「源頭」,早知早好
2023/10/01
3歲看大7歲看老?想讓孩子「更出色」,7歲前家長要給他立下「這5個規矩」
202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