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兒童教養
兒童健康
育兒好物
兒童安全
簡易生活
全部
    
每天堅持做「2件小事」,孩子的記憶力一天比一天強,大腦更聰明
2023/08/16

去朋友家玩,只見她兒子寫作業,那叫一個痛苦。

「媽,這個字怎麼寫的?」

「媽,這個字念啥?」

「媽,我上冊的數學書呢?這個公式不會啊。」

這些知識不是都學過嗎,怎麼還老要問?朋友不耐煩了,對著兒子就是一頓咆哮。

兒子委屈巴巴,一邊撓頭一邊不好意思地說:「我忘了......」

小小年紀,記事不快,忘事到快。朋友氣得直嘆氣。

按理說,小孩子記性應該很好啊,怎麼一用到學習上,他們就跟「上了年紀」似的,啥都想不起來?

在重溫《全腦教養法》后,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啊!

一:記憶的本質

一提到檸檬汁,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酸,對不對?

你都還沒喝呢,咋就知道它酸呢?

廢話,我以前喝過啊,當然知道它酸了。

你看,這就是記憶。過去的體驗,對我們現在產生了強烈的影響,影響著我們的理解和認知。

過去的經驗,是怎麼影響我們現在的呢?

當我們經歷一種體驗的時候,神經元就會被激活。而大腦中的各種神經元,又是互相連接在一起的,形成了聯想機制。

當提到檸檬汁時,記憶會讓你聯想起過去的經驗,從而激活現在的神經元。所以,即便你沒有真正喝檸檬汁,你也知道,那是酸的,甚至都不自覺流口水了。

也就是說,記憶的本質是——聯想。

還舉一個例子,如果你是80、90后,當聽到周杰倫的某首歌時,你想到的,肯定不只是它的歌詞,還會有你曾經歷的那個時代,或者還會忍不住感慨一句:「那是我的青春啊!」

你看,記憶,它不僅讓你記起某件事, 還會讓你回憶起當時那種感覺、情緒

不僅如此,記憶帶來的情感,會促使我們期待下一步將要發生的事,從而影響著我們的行為。

比如若在孩子的記憶中,寫作業就是看不懂題、寫不對答案、挨父母的罵,那當他一提起筆時,他的感知就是「痛苦、煎熬」,那他下意識的反應就是逃避。

于是,你會看見,孩子一寫作業,就開始口渴、肚子餓、渾身難受,身上哪哪都在動,就是大腦不動。

二:記憶分為兩種

除此之外,記憶還分為兩種: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

有啥區別呢?

來,背一首「鵝鵝鵝,曲項向天歌」。我想,你應該能張口就來。

但如果,我要你回憶一下,你小時候學這首詩的場景呢?

那難度老大了,我得好好想想。

好好想想也不一定能想起來!

你能不假思索、下意識就做的行為,屬于內隱記憶(背滾瓜爛熟的詩)。而要努力回想起過去的經驗,回到意識層面的記憶,就屬于外顯記憶(回想當時的場景)。

所以我們現在能明白,孩子覺得讀書難、背的東西很快就忘,這應該是他的知識點,在外顯記憶中存得比較淺,需要很努力才能回想出來,甚至直接遺忘。

知道了記憶的原理,那我們可以怎樣做,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三:每天堅持做2件小事

我們每天堅持帶孩子做2件小事,孩子的記憶力會一天比一天強,寫作業也許不再喊難。

①閱讀——拓寬記憶如果把我們的大腦,比作一座圖書館,那孩子經歷的事情、學過的知識,就都會儲存在圖書館中。

你想想,閱讀少的孩子,他的「圖書館」里,是不是藏書就很少?

當遇到難題時,他能用到的知識點就少得可憐。寫作業就好比要他寫篇論文,這麼難的事,他怎麼會喜歡做呢?

但閱讀多的孩子,他的「圖書館」中,就有各種各樣的資料可供參考。再加上記憶的聯想機制,隨便一個知識點,都可以讓孩子聯想起各類知識來

不就是個小公式嘛,就算忘記了,但運用聯想的原理,我推都給你推導出來!

所謂學霸,就是這麼厲害!

②復述——加深記憶你有沒有發現,當你一下子記太多東西的時候,這些東西會在腦海里打結?

打結就對了。

因為短時間內的記憶存儲,是有限的。當孩子大量記的東西只停留在表面時,他的外顯記憶不深,沒過多久就忘。

孩子閱讀也一樣,如果看了很多書,卻不知怎麼用。那這些書,可能就如雜物般,亂七八糟堆在「圖書館」中,想用的時候找不到。

這可怎麼辦?

這時候,我們要充分利好一個部位——海馬體。

我們去圖書館中找書,會用到一個「搜索引擎」對不對?把書名一搜,它的擺放位置、具體信息就出來了,很容易找到。

海馬體,大概就是我們大腦的「搜索引擎」。而要用好這個搜索引擎,最好的方式就是復述。

當孩子學到一個知識點,或者看了一本書,我們可以邀請他把內容復述出來。

你看過了,這個知識不一定是你的。但你通過復述說出來,這個記憶可能伴隨你很久很久都不會忘。

這是因為,通過復述,海馬體會和大腦中的各部位共同運作,將形象、感受等全部串聯起來,組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加深記憶。

也就是說,當孩子搜索一個知識點時,它的完整信息就會呈現出來,而不是模模糊糊、似是而非。

當一個孩子腦海中的知識面,不僅有寬度,還有深度的時候,那學習、寫作業對他來說,又是什麼難事呢?

北醫護妹花80萬,將18坪舊房大改造,1坪都不浪費,衛生間干濕分離,陽光大陽台超治愈
2023/07/06
奶奶太會收拾廚房:用墻面收納,讓狹窄「單行道」廚房變整潔!
2023/07/06
新竹三口之家爆改40年老房,樸素布局卻一塵不染,看過的人都說溫馨:這才是真正的豪宅!
2023/07/06
月薪4.5萬,房貸530萬,買下40坪的房子,裝修壓力大,但有家了~
2023/07/06
斷舍離女孩出圈上央視,88㎡的家僅6件傢俱,常年堅持「不消費」
2023/07/06
52歲阿貝為愛妻用「6貨櫃花130萬」造60坪天然花園別墅,走進空中花園如進仙境
2023/07/06
屏東小夫妻,爆改46年狹長昏暗老房,改完明亮舒適,夢中情房無疑了!
2023/07/06
「媽媽,咱們家是不是很窮?」兩種不同回答影響孩子一生
2023/10/01
孕期,孕婦常吃的3種食物,可能是寶寶黃疸的「源頭」,早知早好
2023/10/01
3歲看大7歲看老?想讓孩子「更出色」,7歲前家長要給他立下「這5個規矩」
202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