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朋友家玩,只見她兒子寫作業,那叫一個痛苦。
「媽,這個字怎麼寫的?」
「媽,這個字念啥?」
「媽,我上冊的數學書呢?這個公式不會啊。」
這些知識不是都學過嗎,怎麼還老要問?朋友不耐煩了,對著兒子就是一頓咆哮。
兒子委屈巴巴,一邊撓頭一邊不好意思地說:「我忘了......」
小小年紀,記事不快,忘事到快。朋友氣得直嘆氣。
按理說,小孩子記性應該很好啊,怎麼一用到學習上,他們就跟「上了年紀」似的,啥都想不起來?
在重溫《全腦教養法》后,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啊!
一提到檸檬汁,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酸,對不對?
你都還沒喝呢,咋就知道它酸呢?
廢話,我以前喝過啊,當然知道它酸了。
你看,這就是記憶。過去的體驗,對我們現在產生了強烈的影響,影響著我們的理解和認知。
過去的經驗,是怎麼影響我們現在的呢?
當我們經歷一種體驗的時候,神經元就會被激活。而大腦中的各種神經元,又是互相連接在一起的,形成了聯想機制。
當提到檸檬汁時,記憶會讓你聯想起過去的經驗,從而激活現在的神經元。所以,即便你沒有真正喝檸檬汁,你也知道,那是酸的,甚至都不自覺流口水了。
也就是說,記憶的本質是——聯想。
還舉一個例子,如果你是80、90后,當聽到周杰倫的某首歌時,你想到的,肯定不只是它的歌詞,還會有你曾經歷的那個時代,或者還會忍不住感慨一句:「那是我的青春啊!」
你看,記憶,它不僅讓你記起某件事,還會讓你回憶起當時那種感覺、情緒。
不僅如此,記憶帶來的情感,會促使我們期待下一步將要發生的事,從而影響著我們的行為。
比如若在孩子的記憶中,寫作業就是看不懂題、寫不對答案、挨父母的罵,那當他一提起筆時,他的感知就是「痛苦、煎熬」,那他下意識的反應就是逃避。
于是,你會看見,孩子一寫作業,就開始口渴、肚子餓、渾身難受,身上哪哪都在動,就是大腦不動。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