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Homlinsky)說;「孩子道德發展的源泉以及根本,在于母親的智慧、情感和內心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發展中變得如何,取決于有什麼樣的母親。」
對此深以為然,通常情況下媽媽是什麼性格,孩子就是什麼命運?鮮少有人能夠掙脫這一定律的束縛。
因為母親是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以后,見到的第一個人,也是第一個與其聯系最深的人。孩子對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皆基于母親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媽媽若寵溺無度、沒有規則意識,孩子就會目無規矩、我行我素;媽媽若控制欲強、掌控一切,孩子就會懦弱自卑;媽媽若情緒化,孩子就會歇斯底里。
這個世界幾乎不存在,父母一無是處而孩子卻成長得格外優秀的案例,所有優質的果,都是因為當初用心種下的因。
所以作為母親其實是一場漫長的個人修行,個人修行到位,孩子就會有出息,個人修行不夠,自己痛苦孩子跟著遭罪。
但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意識不到這一層,一旦孩子未能表現出如其所愿的行為時,這些父母往往會抱怨孩子難以管教,而從不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有什麼問題。
這其實是教育大忌,卻每天都在人世間上演。
南京捷運站曾爆出這樣一則新聞:一女孩因為總不寫作業,還對媽媽撒謊。其母認為自己教育無效,便將其丟在了捷運站讓社會教育。
女孩被丟棄后驚恐無助,在捷運里大哭,被警察發現。聯系到這位女孩的母親時,剛開始這位母親矢口否認,自己是這位孩子的母親,直到最后才承認。
表面看,這件事情似乎是一個母親對教育孩子的無助。
但透過現象究其本質,我們會發現其實孩子只是在模仿大人罷了,大人是一個情緒化、遇到問題就逃避的人,又憑什麼要求孩子誠實上進呢?
有網友一針見血的評論說:「有如此情緒化,缺乏自省意識和責任感的媽媽,女兒的表現一點都不意外。」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