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長大后能有出息,并不一定是要孩子做出多麼大的成就,或者處于多麼高的社會地位,而是最起碼要成為一個三觀正確、心智健全的人,才能從容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可是,如果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陷入了育兒誤區,就很容易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過度關心會慣壞孩子
父母們習慣性地將孩子視為掌中珍寶,小周和丈夫也不例外。為了彌補童年的遺憾,小周對女兒寵得不行。家里最好的東西獨女兒一份,長輩們也對孩子有求必應。
前不久,女兒看到身邊的好朋友報名舞蹈班,于是也嚷著要去。疼愛女兒的小周自然是第二天就帶著女兒去繳費報名。可誰也沒想到,才上了兩節課的孩子哭著喊著說腳疼,不愿意再去上課,幾千塊錢就打了水漂。
時間越長,小周發現女兒身上的缺點越發明顯:太自私,自己的零食與玩具從來不會分別人一點;不禮貌,經常對爺爺奶奶發脾氣;不孝順,一點也不體諒爸爸媽媽的辛苦。
小周有點傷心,自己疼女兒是希望女兒健康快樂地長大,不是想讓她成為一個沒出息的人。其實,要想孩子長大有出息,家長堅持‘’2不管3不慣‘’,帶娃才能更省心。
什麼是‘’兩不管‘’?
一、不管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
有些事情孩子自己就能夠做到,比如吃飯、穿衣服、收拾玩具等,這時候,父母的幫忙反而會把孩子養成‘’巨嬰‘’。因此,父母們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適當放手讓他去做成一件事情,讓他體會獨立與成就感,可以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